“冻” 手 “冻” 脚?狗狗冬季疾病预防指南
“冻” 手 “冻” 脚?狗狗冬季疾病预防指南
随着寒冬的到来,如何确保我们的毛孩子健康过冬成为铲屎官们关注的焦点。从保暖措施到皮肤护理,从饮食调整到疾病预防,这份详细的冬季护理指南将帮助你全方位守护爱宠的健康。
一、保暖措施是关键
一般来说,大多数狗狗在温度低于 7℃时就会开始感觉到寒冷,尤其是那些体型较小、毛发较短或较稀疏、年龄较大或身体较弱的狗狗,它们对寒冷更为敏感。因此,咱们得给狗狗做好保暖措施。
可以为狗狗准备温暖舒适的狗窝,狗窝里铺上厚厚的垫子,保暖又柔软,让狗狗在休息时有一个温暖的小窝。
外出散步时,给狗狗穿上合适的衣服,不仅能保暖,还能增添一份可爱。但要注意不要选择过于紧绷或材质不好的衣服,以免影响狗狗的活动和皮肤健康。如果有闲置的衣服,还可以修剪修剪,自制狗狗的衣服。当然,如果是哈士奇、阿拉斯加这类毛多耐寒的狗狗,就不太需要穿衣保暖了。
二、皮肤护理不可少
冬季气候干燥,狗狗的皮肤也会变得干燥、瘙痒,容易引发皮肤病。所以咱们要定期给狗狗梳理毛发,这不仅能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还能去除毛发上的灰尘和杂毛,防止打结。另外,还要注意狗狗的洗澡频率,冬季不要过于频繁地给狗狗洗澡,以免破坏皮肤的天然油脂层,一般建议每隔 2 - 3 周洗一次澡,注意要使用温水和温和的宠物沐浴露。日常还要注意观察狗狗的皮肤状况,如发现红斑、皮屑、脱毛等异常,应及时就医,防止皮肤病的恶化。
三、饮食营养要跟上
冬季狗狗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身体的体温和正常的生理活动,铲屎官要适当增加狗狗的食物摄入量,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喂食导致肥胖。可以给狗狗提供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鸡肉、牛肉、羊肉等。同时,要保证狗狗有充足的干净饮用水,因为冬季室内取暖可能会使空气干燥,狗狗需要更多的水分来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喂食的食物和水温需要注意不要太低,过冷的食物和水可能会导致狗狗出现肠胃问题。
四、冬季常见疾病
- 呼吸系统疾病
冬季气温低,空气干燥,狗狗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
💡对策:需要保持狗狗生活环境温暖、干燥且通风良好;注意狗狗的日常护理,如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 关节疾病
寒冷天气还会使狗狗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收缩,关节活动度降低,容易引发关节疾病,如关节炎。狗狗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跛行等症状,尤其是老年犬和体重较大的狗狗。
💡对策:给狗狗佩戴关节保暖护具,如关节套;保持适当运动,帮助狗狗保持关节灵活性,但避免过度运动;定期给狗狗补充关节营养,如软骨素、葡萄糖胺等。
- 心脏疾病
冬季气温较低,狗狗的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引发心脏疾病。一些患有心脏病的狗狗在冬季可能会出现心悸、呼吸困难、体力下降等症状。
💡对策:如果是有心脏病史的狗狗,铲屎官需要定期带狗狗进行体检,了解心脏健康状况;避免狗狗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保持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狗狗,要按照兽医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
- 冻伤
冬季狗狗的耳朵、爪子、尾巴等部位容易冻伤。当狗狗暴露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就可能导致冻伤,如果狗狗外出坐地上,还可能会把蛋蛋冻伤,冻伤的皮肤会出现红肿、疼痛、水疱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组织坏死。
💡对策:外出时给狗狗穿上保暖衣物,避免狗狗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尽量减少在低温时段外出。如果狗狗冻伤,应及时用温水轻轻清洗冻伤部位,涂抹冻伤膏,并尽快带狗狗去宠物医院治疗。
冬季还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按时给狗狗接种疫苗,包括预防犬瘟热、细小病毒、狂犬病等常见传染病的疫苗,注意增强狗狗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尽量避免带狗狗去人员密集、宠物众多的场所,如宠物市场、狗狗聚集的公园等,减少狗狗与患病动物接触的机会。如果发现狗狗有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异常症状,要及时带狗狗去宠物医院就诊,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