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霆:摆脱噩梦困扰,重获优质睡眠
王晓霆:摆脱噩梦困扰,重获优质睡眠
“我最近总是做噩梦,半夜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这该怎么办?”
面对这样的困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晓霆表示,频繁做噩梦确实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指导,是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的。
为什么我们会做噩梦?
噩梦,也被称为“梦魇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异态。研究表明,梦魇通常发生在快速眼动(REM)睡眠阶段,这个阶段大脑活动最为活跃。噩梦的内容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恐惧、焦虑或不安情绪,有时甚至会导致人在睡眠中惊醒。
王晓霆指出,噩梦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 生理因素:大脑皮层发育、遗传因素都可能影响噩梦的频率。例如,20-29岁的女性做噩梦的频率几乎是男性的两倍。
- 心理因素:压力、焦虑、创伤性经历等心理因素是引发噩梦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人,更容易出现频繁的噩梦。
- 环境因素:不规律的作息、不良的睡眠环境、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等也可能诱发噩梦。
如何应对噩梦?
王晓霆建议,应对噩梦可以从专业治疗和自我调节两个方面入手:
专业治疗
意象复述疗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在清醒状态下重新构想噩梦的情节,改变其结局,使之变得积极和安全。反复练习这种意象,可以帮助减少噩梦的频率。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导致噩梦的负面思维模式,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
药物治疗:对于由特定疾病(如PTSD)引起的严重噩梦,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辅助治疗。但这种情况较少见,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自我调节
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使用舒适的床上用品,营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环境。
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每天按时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放松身心:睡前进行深呼吸、冥想或温和的拉伸运动,帮助身体放松。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或接触刺激性内容(如恐怖电影、激烈的游戏等)。
调整饮食:避免在睡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可能影响睡眠的物质。晚餐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心理调适:学会管理压力和情绪,可以通过写日记、与信任的人交谈或进行兴趣爱好等方式,释放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特别提醒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每周做噩梦超过一次
- 噩梦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白天的正常活动
- 开始服用新药物后出现噩梦
- 噩梦伴随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慌等
王晓霆强调,噩梦虽然令人困扰,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应对,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的是要保持耐心,给自己一些时间,同时也要重视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记住,良好的睡眠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不要让噩梦影响了你的生活质量。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你可以重新获得宁静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