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林恩·鲍曼: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安全边界与情感渗透
莎拉·林恩·鲍曼: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安全边界与情感渗透
莎拉·林恩·鲍曼(Sarah Lynne Bowman)是一位在角色扮演游戏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游戏学者和设计师。她目前担任乌普萨拉大学游戏设计专业的高级讲师,并且是该校“变革游戏计划”的创始成员之一。鲍曼在2010年出版了她的学位论文《角色扮演游戏的功能》(The Functions of Role-playing Games),并组织了多次关于角色扮演和模拟教育的国际会议。
鲍曼的研究重点之一是角色扮演中的“出血”(Bleed)现象。她将出血定义为玩家与角色之间的情感、思维、关系和生理状态的相互渗透。这种渗透可以是双向的:当玩家的情感、思维影响角色时称为“渗入”(Bleed in),反之则称为“渗出”(Bleed out)。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渗透可能会形成反馈循环,导致玩家难以区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
鲍曼指出,出血现象并非全然消极或积极。一些玩家会通过构建心理防线来避免出血,而另一些玩家则可能有意寻求这种体验。游戏设计者也会通过添加奇幻元素或不现实情节来帮助玩家远离现实生活,或者特意设计引发强烈情感反应的场景,促使玩家反思虚构故事与自身生活的联系。
为了管理出血现象,鲍曼强调了游戏契约(social Contract)的重要性。游戏契约包括一系列明确或隐含的规则,如场地设定、角色扮演的界限、安全词的使用等。这些规则共同构建了一个“魔法圈”(Magic Circle),在这个圈内,玩家可以安全地进行角色扮演而不必承担现实后果。其中,不在场证明(Alibi)机制尤为重要,它允许玩家将游戏中的行为归因于角色而非个人,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在当下流行的剧本杀等实景角色扮演游戏中,出血现象尤为值得关注。这类游戏往往强调沉浸式体验,玩家需要深度投入角色,这增加了情感渗透的可能性。例如,玩家可能在游戏过程中经历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在游戏结束后仍难以抽离角色身份。此外,游戏中涉及的敏感话题或亲密互动也可能引发隐私和安全问题。
为了确保角色扮演游戏的安全性,鲍曼提出以下建议:
明确游戏规则和边界:在游戏开始前,组织者应清晰说明游戏的社交契约,包括行为规范、安全机制等。
建立退出机制:设置安全词或暂停机制,让玩家在感到不适时能够及时退出游戏情境。
注重情感疏导:游戏结束后,提供适当的“冷却”时间,帮助玩家从角色身份中抽离,回归现实。
保护玩家隐私:特别是在涉及未成年人的游戏活动中,严格保密个人信息,防止泄露。
提供心理支持:对于可能出现的情感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角色扮演游戏的安全性和趣味性,让参与者在享受游戏的同时,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