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如何应对违法辞退?
打工人如何应对违法辞退?
在职场中,遭遇违法辞退是许多劳动者可能面临的问题。最近,不少打工人在试用期遭遇了无理由辞退的情况。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法律、保留证据、寻求法律援助等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真实案例:试用期被违法辞退,她这样成功维权
2022年10月,24岁的周某应聘入职北京某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6个月。周某勤勤恳恳工作了5个多月,在试用期结束前4天,公司突然递给她一份《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辞退了她,并声称公司依法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周某无法接受突如其来的“被离职”,与公司协商离职补偿事宜无果。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周某向北京市某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她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违法解除赔偿金。
在法律援助律师的帮助下,周某通过搜集相关证据,最终与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当场拿到了离职补偿。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面对违法辞退,劳动者完全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维权第一步:了解维权途径
申请调解
一般发生劳资纠纷都是在跟劳动单位协商无果或者对方一直拖着不理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申请调解的方法维权。
申请仲裁
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现在,各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开辟了争议处理“绿色通道”,对欠薪争议案件优先受理、开庭;及时裁决、结案。
打官司
分三种情况:
- 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一裁终局的除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明确了符合一裁终局的案件:
- 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 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 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农民工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申请法律援助
欠薪讨薪的农民工,可以向争议解决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请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免费帮你打官司。
需注意,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者支付劳动报酬,符合北京市低收入家庭的困难标准的,可以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需要准备的材料有:
- 有效的身份证明;
- 委托他人代为申请法律援助的,需要出具委托书和被委托申请法律援助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 经济困难的相关材料;
- 案件有关的法律文书。
在北京,您还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进行法律咨询:
- 拨打电话010-12348(北京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有专业律师提供专业解答和指导意见。
- 通过北京法律服务网(bj.12348.gov.cn)进行法律咨询,值班律师能够快速高效的解答相关问题。符合申请法律援助的相关条件,也可以在此网站按照提示进行法律援助预约申请。
- 到市、区法律援助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寻求帮助。
地址:北京市区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通讯地址
关键环节:证据收集
讨薪最重要的是要有证据,特别是证明自己和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如不清楚需要收集哪些证据、如何收集证据,可以进行法律咨询。如果被拖欠工资,也可以来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反映!
公司非法辞退员工的取证:
- 工作内容的证据,如电子文本,资料,公司相关的其他资料;
- 工作的相关标识,如工作信签,员工牌,员工服装等与公司相关的任何证明;
- 公司制度依据,最好是盖章或印刷整套、册的资料,比如员工手册、财务制度,员工名册等等;
- 公司正式员工或领导交流的资料,比如工作安排、书面通知、电子邮件的通知等等;
- 公司主管领导对话,然后录音,并将领导的名字一定要在录音材料里面体现,否则,法院很难确认录音材料的真实性;
- 通过人证,其他离开公司的员工的证言,证明公司上班。
- 其他能与公司有关的材料,均可作为证据使用。
劳动仲裁申请流程详解
提出申请
申请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提交材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立案受理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庭前调解
-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
- 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
- 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开庭审理
- 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可以由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
-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
- 回避: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 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
-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 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
- 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 延期开庭: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
- 鉴定: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机构鉴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无法达成约定的,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
- 撤诉:
- 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 和解撤诉。
- 审理期限: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先予执行:
- 条件: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
- 先予执行申请书
裁决
- 审理期限: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裁决先予执行: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
- 仲裁庭裁决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 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 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
- 劳动者申请先予执行的,可以不提供担保。
- 其他:下列劳动争议,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 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 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执行
- 申请执行生效劳动仲裁裁决应提交的材料:
- 申请执行书原件一份,写明执行的依据和理由,申请执行的内容,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并由申请人签名或盖章确认;
- 申请人是劳动者的,提供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被申请人工商登记资料一份;
- 申请人是用人单位方的,提供申请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原件一份。
- 生效仲裁裁决书原件一份,仲裁委员会出具的双方送达证明原件一份;
- 委托他人办理的提交授权委托书原件一份,公民代理的提供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代理人是律师的,提交律师事务所函原件一份及律师执业证复印件一份。
撤销裁决和起诉
撤销裁决: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 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
- 违反法定程序的;
- 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 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 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
-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不服裁决起诉:当事人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常见的仲裁情况
- 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 因执行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 因履行、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 因认定无效劳动合同、特定条件下订立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 因职工流动发生的争议;
- 因用人单位裁减人员发生的争议;
- 因经济补偿和赔偿发生的争议;
-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受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心理调适:面对失业,如何重新出发
面对违法辞退,除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心理调适也同样重要。失业可能会带来焦虑和失落,但请记住,这并不意味着你的能力和价值被否定。你可以:
调整心态:给自己一些时间接受现实,但不要沉溺于负面情绪。尝试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上,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提升自我: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学习新技能或提升现有能力。这不仅能增强你的竞争力,也能帮助你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重启人生: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也许这是一个转换赛道的好机会。你可以尝试不同的行业或职位,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寻求支持:和家人、朋友分享你的感受和计划,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帮助。如果需要,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面对违法辞退,我们既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要学会调整心态,重新出发。相信通过努力,你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开启人生的新篇章。让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