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美村晚”:广东乡村振兴的文化盛宴
“粤美村晚”:广东乡村振兴的文化盛宴
2024年,广东共举办“四季村晚”活动1708场,累计服务群众近2098万人次。2025年,广东有三地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分别是潮州市饶平县新圩镇西山村、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白石坪村、惠州市博罗县横河镇嶂背畲族村。这些数据背后,是广东“粤美村晚”活动的蓬勃发展,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
节目内容: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粤美村晚”的舞台,是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在中山市沙溪镇的“村晚”上,开场的龙狮表演《龙腾狮跃贺盛世》展现了岭南传统文化的魅力,而随后的现代舞、电声乐队串烧等节目则展示了新时代乡村文化的活力。89岁高龄的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黄俊英与16岁徒弟潘泓博的搭档演出,更是体现了传统艺术的薪火相传。
在东莞麻涌镇,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了19个精彩节目。从悠扬的粤曲《荔枝颂》到生动的民间舞蹈《上春山》,从刚柔并济的太极拳到童声朗诵《四季诗韵》,每个节目都凝聚着村民们的智慧和汗水,展现了水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群众参与:村民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
“粤美村晚”最大的特点就是群众参与度高。在潮州饶平县新圩镇西山村,每年春节前一个月就开始筹备,由村委会及文化部门联合对上报的节目进行报名登记、初选、复选。群众自发参与度高,报名节目多达50个,涵盖演唱、潮乐演奏、潮州大锣鼓、小品、朗诵、杂技等多种形式。
在云浮市云安区六都镇六都社区,“村晚”所有节目均由各镇、村的村民共同策划、创作及演绎。村民们不仅登台表演,还负责节目的编排和导演工作,真正实现了“群众唱主角”。
文化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与创新
“粤美村晚”不仅是文艺演出,更是地方特色文化的展示平台。在韶关始兴县白石坪村,晚会将重点展示客家民俗表演、山歌表演唱、舞龙舞狮、龟蚌舞、客家婚嫁习俗等,让观众感受浓厚的客家文化。
惠州市博罗县嶂背畲族村的“村晚”则将展示畲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如民间故事传说、歌谣、语言、服饰以及习俗等,让观众领略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乡村振兴:文化活动带动经济发展
“粤美村晚”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在河源市东源县仙塘镇南园古村,作为全国“四季村晚”秋季示范展示点之一,当地充分发挥“村晚+”作用,将非遗项目、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结合起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群众、商户增收近40万元。
在东莞麻涌镇,晚会特别设置了志愿服务环节,领导嘉宾为麻涌镇志愿暖“冬”服务队授旗,并向新就业群体代表赠送新春礼包,体现了文化活动与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
未来展望: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粤美村晚”已经成为广东乡村振兴的一张文化名片。它不仅是一个文化活动,更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促进文旅融合、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抓手。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相信会有更多村民参与其中,也会有更多游客慕名而来,共同感受广东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粤美村晚”不仅展现了广东乡村文化的繁荣景象,更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振兴的丰硕成果。它让村民在参与中感受文化魅力,在传承中增强文化自信,在创新中实现文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