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跟喜欢的人相处,不需要“每天找对方聊天”
心理学:跟喜欢的人相处,不需要“每天找对方聊天”
在亲密关系中,与喜欢的人相处是否需要每天聊天?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交心理学原理。本文将从"无效付出"的概念出发,探讨在追求和确定恋爱关系两个阶段中,高频聊天对感情的影响。
在亲密关系里,很多人常常会陷入"自我感动"的误区。看上去付出很多,实际上都是"无效付出";搞得自己很累,很感动,对方却不为所动,毫无共情。
这就是"无效付出"。举个例子:你很喜欢吃西瓜,可对方每次多会给你买一箱苹果;因为他爱吃苹果,所以他以为你也爱吃苹果。可你爱吃的是西瓜,并不喜欢吃苹果。于是,你拒绝了他的付出。结果呢?他很委屈:"我给你那么多,你为什么拒绝我?难道你看不到我的付出吗?"你也很无奈:"你付出的,是我不需要的,我为什么要领情?"
这就是两个人感情不稳定的根源。
追求喜欢的人阶段:不需要每天聊天
1. 高频的聊天,未必能增进感情
异性相处,想要产生好感,或者说让对方喜欢上你,有一个前提:"同频"。简单来说就是:你们有共同话题聊,能够聊到一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能够产生一致的情感共鸣。高频率聊天,只适合具备同频的异性。反之,如果你跟对方没有共同话题,纯粹是"尬聊"。比如:你们的对话,总是"一问一答",或者各聊各的,或者无法共情,这些都是无意义的聊天。
你每天问对方:"吃了吗"?"睡了吗?""上班累不累?""在做什么?"这些对话,就是无效的聊天,不会对你们的感情起到任何推进作用。如果你们是同频的,高频聊天才会增进感情。也是我们常说的"三观一致"。即使跟对方一直聊下去,你也不会觉得腻,只会感到你们之间的亲密度在上升。
2. 过度主动,会让你失去"主动权"
异性相处,在确定关系之前的交往,其实都是"博弈"。心理的博弈,情感的博弈,情绪的拉扯与试探。换位思考:如果对方每次都主动找你聊天,主动找话题;时间久了,你就会形成习惯,认为:"他总会来找我的,我不需要主动找他"。当你每天主动给对方聊天,发消息,也会让他产生同样的心态。一旦某天你不主动了,他就会将问题怪在你身上。这种主动,即使你们确定了关系,你也会陷入感情里的"被动状态"。总是一个人付出的关系,就会失去该有的平衡。
3. 不喜欢你的人,高频聊天只会让对方反感
通过聊天这件事,如何判断对方是否喜欢你?有一个公式:好感度=回复消息的速度+回复消息的认真度+情感的投入度。如果对方喜欢你,他回复你消息的速度很快,字数很多,你能够从中察觉到他的情绪以及情感。有些对话,即使是隔着屏幕,你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感情波动。反之:如果对方并不喜欢你,即使你再主动,给他发再多消息,他也不愿意跟你互动。而你越是主动,就越容易引起他的反感,最后或许会删掉你。
确定恋爱关系阶段:也要控制聊天的频率
换句话说:再相爱的两个人,也应该有自己的事情去做,而不是每天围绕着对方。
1. 男人和女人,分享欲是不同的
即使是热恋期,你也会发现男女之间恋爱思维的差异。心理学表明:女人每天说话的字数,往往是男人的2-3倍。女人每天说话的上限能达到2万字,而男人的上限则是8000字。这会产生什么问题?当女生跟男朋友聊天时,有时会感觉男生的冷漠,繁衍。这并不是男生不在意你,也不是他不喜欢你,而是多数男人本就如此。分享欲不同,对聊天的需求度不同,产生的情绪波动也是不同的。更何况,女生本就敏感多疑。一旦男生没有及时回应她,或者男生的回复让她不满意,女生就会患得患失,胡思乱想。从这个角度来讲:情侣相处,不需要每天过度聊天。
2. 合理的聊天频率,才有利于感情发展
情侣相处,如何找到合理的聊天频率?打个比方:除了工作之外,这对情侣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下班之后,男生喜欢跟朋友一起去打球;女生喜欢跟闺蜜聊天,看书或别的爱好。有各自的喜好,生活,那么聊天的频率就需要降低。要有这样的觉悟:在一起时,好好相爱;不在一起时,经营好自己的生活。过度聊天,没话找话,才会伤感情。比如:你正在看书,做笔记;这个时候伴侣一直缠着你聊天,问你一些无聊的问题。你是不是感到不耐烦?男生正在打游戏,女生总是给他发消息,让他陪聊天;男生会不会变得焦虑?这就是"理解与共情"。爱人相处,每天聊天很正常;但过度聊天,未必会对感情有好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