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数字时代的名人大赏
三坊七巷:数字时代的名人大赏
福州的三坊七巷,这片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的历史文化街区,自晋代形成以来,历经千年沧桑。它由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三条坊巷和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等七条小巷组成,总面积约40公顷。这里不仅是明清建筑的集中展示地,更是闽都文化的缩影,承载着无数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人荟萃的坊巷
宫巷是三坊七巷中名人故居最为集中的地方。这里曾住过五代十国时的闽王王后陈金凤,明代被誉为“西来孔子”的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清代“贤臣”山东代巡抚杨庆琛,以及“中国海军之父”沈葆桢等。其中,沈葆桢故居的二进曾是书法大师沈觐寿先生的住所,他不仅书法造诣深厚,还曾为瞿秋白烈士纪念碑题字。
郎官巷20号的严复故居,见证了这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的生平。严复不仅是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更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数字化技术让古厝“会说话”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这些历史名人和古厝背后的故事,三坊七巷引入了多项数字化展示技术,让古厝“会说话”,让文物“活起来”。
“金牌解说”小程序就是其中的代表。游客只需在严复故居门前扫码进入小程序,就能拥有一位“专属讲解员”。通过VR实景视频和真人语音讲解,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严复波澜壮阔的一生。这种数字化服务不仅解决了街区解说服务供不应求的问题,也让游客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游览,获得更加个性化、深度的体验。
“厝厝有余”小程序则提供了更全面的旅游服务。通过支付宝或微信扫一扫,游客可以获取坊巷百科、活动资讯、景点预约、游玩购票等各类信息,实现“一码畅游”。该小程序还融合了区块链、数字纪念票等多项技术,不断打造文旅融合产品,如“景点+展览”、“景点+非遗体验”等组合,为游客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旅新体验。
在林觉民·冰心故居,游客还可以体验到AR互动项目。戴上AR眼镜,眼前就会浮现林觉民用血泪写就的《与妻书》,感受他与妻子的伉俪情深,以及以死赴国难的决心。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历史故事更加生动,也更容易引起游客的情感共鸣。
《寻梦闽都》:一场穿越时空的视听盛宴
如果说上述数字化项目是让游客在行走中感受历史,那么《寻梦闽都》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则是让游客在静坐中领略闽都文化的魅力。
演出在乌山隧洞中进行,通过3DMapping技术,结合裸眼3D和全息纱幕等先进的数字手段,打造出跨界融合的演绎方式。演出分为四个篇章:从“山海之间”到“坊巷情怀”,再到“海丝传奇”和“有福之州”,福州璀璨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让观众领略福州人的家国情怀,感受海纳百川、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时代精神。
数字化:传统文化的新生命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让三坊七巷的游览体验更加丰富,也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路径。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那些原本只能远观的文物、古厝,现在可以近距离接触,甚至互动。这种创新的展示方式,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在游客面前,也更容易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数字化并不是万能的。在追求科技感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过度商业化对文化价值的侵蚀。正如一位游客所说:“全国古镇都一样,满街的义乌小商品。”这提醒我们,在数字化进程中,更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保护,让科技成为文化的载体,而不是喧宾夺主。
三坊七巷的数字化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它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通过数字化手段,我们可以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让历史故事更加生动,让文化传承更有活力。这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