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时代的《消失的她》,开创侦探小说先河的经典之作!
维多利亚时代的《消失的她》,开创侦探小说先河的经典之作!
提起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家,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狄更斯,聊到古典侦探推理小说,你最先想起的或许是柯南·道尔,然而,在英国文学史上还有这样一位神秘人物,他是狄更斯的终身挚友,而他的代表作还被誉为"开创了侦探小说的先河"。
狄更斯:我女婿的兄弟是我好兄弟
1837年至1901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位的那个时代,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它是英国社会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空前繁荣发展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小说家,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被誉为"伟大天才"的英国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
狄更斯
柯林斯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狄更斯还有一个莫逆之交,他在通俗小说领域同样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广受读者欢迎,他就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威尔基·柯林斯。
柯林斯于1824年出生于伦敦,比狄更斯小十二岁。他的父亲是一位画家,年幼时他曾随父母一起旅居意大利。柯林斯早年曾当过律师,后来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851年在朋友的介绍下结识了狄更斯,从此两人成为终生的挚友与合作者。两个人的关系究竟好到什么程度呢?据说,柯林斯的弟弟查尔斯·柯林斯近水楼台先得月,娶了狄更斯的小女儿,也就是说,柯林斯跟自己弟弟的老丈人成了好兄弟,好像有点差辈儿,不过成大事者,向来不拘小节。此外,在狄更斯去世之后,柯林斯还帮助狄更斯的妻妹编撰了狄更斯的书信集,关系亲厚可见一斑。
关系铁是一回事,搞创作是另一回事。狄更斯和柯林斯的写作风格其实很不一样。狄更斯的小说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以描绘社会现实、关注弱势群体和强调人道主义价值而闻名。而他的好友柯林斯走的是另一个路子,他被认为是惊悚小说(sensation novel)的代表作家,作品中充满惊悚、悬疑、犯罪等要素,且以人们熟悉的家庭生活为场景,情节离奇曲折,悬疑氛围拉满。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狄更斯有点儿像金庸,沉稳大气,作品有大气磅礴的历史感;柯林斯则有点儿像古龙,随性洒脱,不重历史重探案。
侦探小说?我来打个样儿
1859年11月26日,柯林斯的第五部长篇小说《白衣女人》开始在狄更斯主编的《一年四季》杂志上连载,并于1860年8月25日正式完结。
这部小说与狄更斯的《双城记》在创造主题和写作技巧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事实上,早在《白衣女人》发表前,狄更斯即从柯林斯的《冰封恨海》一剧中获取了《双城记》的灵感。狄更斯曾在《双城记》的序言中说:"我和孩子们、以及几位朋友,看了柯林斯先生编写的《冰封恨海》后,就孕育了《双城记》的主题。"看来二人私底下可没少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情节构思。
《白衣女人》
《白衣女人》是一部充满了悬疑、惊悚元素的通俗小说,是公认的早期侦探小说经典之作,名列BBC The Big Read书单第77位,并于2003年被英国《观察家报》列入"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部小说"第23位。
所谓的侦探小说,是西方通俗文学的一种体裁,由于传统侦探小说中的破案大采取推理的方式,所以也有人称它为推理小说。这类故事中通常都含有凶杀案与侦探,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有些故事讲述的是找寻失物,或者揭开奇异事件的谜底等。
在1860年完结的连载小说《白衣女人》中,充满了哥特式的恐怖氛围和生动细腻的心理现实主义描写,主人公沃尔特·哈特赖特在营救爱人劳娜的过程中,运用了后来私人侦探的许侦查技巧,对其推理过程也有十分细致的描写。正是从《白衣女人》开始,侦探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才真正从雏形走向成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性与文学性。此后又过了二十年,英国作家柯南·道尔才发表了他的《福尔摩斯探案》,在通俗文学中独树一帜,从此侦探小说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因此,《白衣女人》被誉为开创侦探小说(detective novel)先河的经典之作,为英国文学开辟了一条新的蹊径。
我的作品很,我只偏爱你
《白衣女人》是柯林斯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被评论家和读者一致认为是他最好的一部小说,同时也是柯林斯自己最为偏爱的一部作品。这种偏爱可以说是"明目张胆",众所周知。据说,它是唯一一部被他允许以全称出现在自己墓志铭中的作品:"《白衣女人》等作品的作者。"
1948年美国版《白衣女人》剧照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融入了许多作者的真实经历。小说主人公沃尔特·哈特赖特是一名青年画师,而威尔基·柯林斯的父亲正是英国著名肖像画与风景画家威廉·柯林斯。他于1807年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下属的艺术学校录取,并于1820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小说中有两个重要角色(一个是整个故事的楔子人物帕斯卡教授,另一个是大反派之一福斯科伯爵)都是意大利人。柯林斯年幼时曾随父母一起旅居意大利,当地的风土人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童年回忆对他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柯林斯早年曾当过律师,而《白衣女人》的故事情节涉及大量法律专业知识。更有趣的是,这部小说颇具"实验性"的写作手法像极了法庭上的证人证言:书中各色人物如证人一般就自己所知道的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向象征着司法机关的广大读者做出陈述。
用柯林斯自己的话说:"书中的故事,从头到尾,都由书中的人物自己叙述。在一连串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这些人物各被安排在不同的地位,轮流出面叙述故事,直至结束。"全书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但与众不同的是,《白衣女人》选用了八位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并且这八位叙述者都是书中的人物,他们利用自己或远或近的视角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每一位叙述者的语言风格都与其性格、身份、受教育程度极为契合。通过这一创新的写作手法,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故事中的人物,从而让他们显得更逼真。与此同时,所有故事相互串联,错综复杂,却又能散而不乱,充分显示了柯林斯高超的文学功力。
维多利亚版《消失的她》
作为一部悬疑色彩浓厚、情节扣人心弦的精彩小说,《白衣女人》已经被无数次翻拍成影视剧、舞台剧和广播剧,甚至被改编成电脑游戏。距离我们最近的翻拍影视剧是2018年春季播出的BBC同名英剧《白衣女人》(又译《白衣女郎》)。
2018年BBC出品《白衣女人》剧照
青年画家沃尔特·哈特赖特应聘去费尔利家当家庭教师。路上邂逅一个身穿白衣的神秘女人安妮·凯瑟里克,从谈话中得知她是从疯人院里逃出来的,出于同情,他帮她躲过了追踪她的人。
来到费尔利家族的利默里奇庄园后,哈特赖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女学生劳娜·费尔利长得酷似那名白衣女人。在接下来的朝夕相处中,沃尔特和劳娜双双坠入爱河。然而劳娜的父亲临终前已经将女儿许配给了身份高贵的珀西瓦尔爵士,意识到这一点后,相爱的情侣最终选择克制感情,遵守婚约,一个嫁入豪门,一个远赴美洲。
然而,数月后从美洲归来的沃尔特,却听到了一个令他痛不欲生的消息:他深爱的劳娜已经离开人世。万念俱灰的沃尔特只身一人来到劳娜的坟墓前,却在这里再一次遇见自己魂牵梦萦的爱人劳娜,和她的姐姐玛丽安·哈尔科姆。这时候的劳娜刚被自己的姐姐从疯人院里营救出来,而将她以神秘白衣女人安妮·凯瑟里克的身份送进疯人院的人,正是她的丈夫珀西瓦尔爵士,目的是将妻子的巨额财产据为己有,真正被埋进坟墓的其实是长相酷似劳娜的安妮·凯瑟里克。
好一个偷天换日、以假乱真的大阴谋,活脱脱一个维多利亚版《消失的她》。只不过这一回咱们的女主角劳娜更幸运一些,没有命丧渣男之手。为了追寻真相,拆穿阴谋,恢复爱人劳娜的贵族身份和地位,沃尔特与劳娜的姐姐玛丽安联手,与珀西瓦尔爵士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较量。
《消失的她》剧照
Girls help girls
作为一部经典的侦探小说,《白衣女人》在整体布局以及悬念设置上精细无比,在叙事手法上另辟蹊径,在人物刻画上栩栩如生,而其中最能引起女性读者共鸣的是它对于婚姻制度弊端的揭露,以及书中三位主要女性角色之间的守望相助。
故事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已婚妇女在法律上的不平等地位。据说小说灵感来自于当时发生在英国的一个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真实案例。一位名叫路易莎·诺蒂奇的英国女子,因财产问题被绑架和关进了疯人院。更可怕的是,路易莎·诺蒂奇的案件并非个例,那个时代,只要妇女妨碍了自己丈夫或父亲的利益,她们就有可能被关进疯人院。此外,在1882年《已婚妇女财产法》通过之前,妻子的所有资产都会自动转移给丈夫。
在《白衣女人》中,有两位女性都在危急时刻向女主人公劳娜伸出了援助之手。其中一个是安妮·凯瑟里克,她冒着生命危险,数次尝试暗中联系劳娜,想要告诉她珀西瓦尔爵士的秘密,并因此命丧歹人之手。另一个是劳娜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安。足智多谋的玛丽安深爱着自己的妹妹,她始终不离不弃地陪伴在妹妹身边,用尽所有积蓄将她从疯人院中营救出来的是她,与沃尔特联手与珀西瓦尔爵士展开较量的也是她。这种女性之间的守望相助、相互救赎令人动容。
本次推出的企鹅布纹版《白衣女人》,采用知名翻译家叶冬心译本,译文流畅生动,读之齿颊生香。本书收录于"企鹅布纹经典"第五辑"类型经典",与之一同推出的还有《福尔摩斯历险记》《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弗兰肯斯坦》《德古拉》《化身博士》。推理小说的永恒杰作、吸血鬼文学鼻祖、开创侦探小说先河之作、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双重人格"概念诞生之源……尽在企鹅布纹经典·第五辑:类型经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