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诗人10首“饮酒”的经典古诗词: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0个诗人10首“饮酒”的经典古诗词: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浩瀚长河中,关于饮酒的佳作不胜枚举。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酒的热爱与痴迷,更透过酒这一媒介,传递了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本文精选十首关于饮酒的经典古诗词,带你领略古代文人墨客的饮酒情怀。
1.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宋代〕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在密州城北旧台的基础上修葺一新,并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这首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全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同时,词中也体现了苏轼面对人生波折与哀愁时的乐观与超脱,启示人们应珍惜眼前时光,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2. 将进酒
李白〔唐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此诗大约创作于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仕途受挫的他,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未来的迷茫,在一次与好友岑勋、元丹丘的聚会中,李白借酒抒怀,吟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将进酒》。
诗中开篇即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描绘出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同时也暗喻人生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的无奈与悲哀。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则将视角转向人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深深感慨。
在情绪的激荡下,李白发出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言壮语,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展现了他面对挫折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全诗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迈笔触,将宴会气氛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高歌、尽情享受当下的生活哲学。
最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更是将诗人的豁达与不羁推向极致,他愿意舍弃一切世俗财物,只为换取片刻的欢愉与解脱,体现了李白超越物质、追求精神自由的崇高境界。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是李白诗歌艺术的巅峰之作。
3. 问刘十九
白居易〔唐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之时,一个风雪欲来的傍晚,诗人思念旧友刘十九,便写下这首诗邀请他前来共饮。
诗中,“绿蚁新醅酒”描绘了新酿米酒色泽鲜绿、泡沫浮起的诱人景象;“红泥小火炉”则勾勒出屋内火炉温暖而明亮的画面,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接着,“晚来天欲雪”预示着天气的变化,为全诗增添了一份寒意与期待。最后一句“能饮一杯无?”以亲切自然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共饮的渴望。
全诗语言简练质朴,情感真挚深厚,通过对新酒、火炉、雪等意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冬日饮酒图,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4. 九日五首·其一
杜甫〔唐代〕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此诗创作于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当时杜甫客寓夔州,抱病登台,独酌杯中酒,感慨万千。
诗中首联“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即点明了时间和诗人的身体状况,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表达了诗人因病戒酒,无心赏菊的无奈心情。颈联“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描绘了异乡日落时分的凄凉景象,以及白雁南来带来的故园霜讯,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尾联“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则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同时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流露出深沉的忧伤和无奈。
全诗基调伤感,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忧国思乡、怀念亲人的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5.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宋代〕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创作于她青春年少、生活安逸之时。此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溪亭游玩的欢乐场景,展现了词人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少女情怀。
词中,“常记溪亭日暮”开篇即点明时间地点,勾起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沉醉不知归路”一句,既指酒醉,也暗含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忘却归途的愉悦心境。随后,“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描述了词人游兴未尽,划船归家时误入荷花丛中的趣事,画面生动有趣。最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以急促的语调,展现了词人急于摆脱困境,却不慎惊扰了栖息的鸥鹭,场面既紧张又充满乐趣。
全词语言简练,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真挚情感,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青春活力。
6. 对酒
陆游〔宋代〕
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
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
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
此诗创作于淳熙三年(1176年)春,当时陆游任四川制置使范成大幕僚。此诗以酒为媒介,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词开篇以“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比喻闲愁如同飞雪,一旦融入酒中便即刻消融,展现了诗人借酒消愁的豁达情怀。随后,“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将好花比作故人,表达了与好友相聚畅饮的欢乐。中间两句“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通过描绘流莺啼鸣、春风拂柳的细腻景象,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对酒当歌、享受当下的心境。
结尾处,“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感叹时光飞逝,昔日酒徒已老去。“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则以权贵显耀的宝带与饮酒后的双颊绯红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和对饮酒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陆游豪放洒脱、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7. 饮酒·其七
陶渊明〔魏晋〕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此诗创作于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以秋菊为引子,抒发了诗人超脱世俗、逍遥自在的心境。
诗中,“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描绘了秋天菊花盛开,诗人采摘带露菊花的清新画面。随后,“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通过以菊花泡酒,表达了借酒忘忧、远离尘嚣的情感。接着,“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展现了诗人独自饮酒、自得其乐的情景。随着日落,万物归息,“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黄昏景象。最后,“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表达了诗人在东窗下纵情欢歌,逍遥度此生的豁达心态。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和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8. 致酒行
李贺〔唐代〕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此诗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他科举受阻、困守长安之际。此诗以酒为媒介,抒发了诗人对人生遭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中,“零落栖迟一杯酒”开篇即点出诗人困顿失意的境遇,而“主人奉觞客长寿”则通过主人劝酒的情节,引出下文对古人故事的叙述。诗人借主父偃和马周的故事,表达了自己虽遭遇挫折但志向不改的坚定信念。其中,“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描绘了马周早年不被赏识的遭遇,而“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则展现了马周凭借才华终获赏识的传奇经历。
结尾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以雄鸡报晓象征希望与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而“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则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胸怀壮志、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李贺诗歌风格的典型体现。
9.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宋代〕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此诗创作于辛弃疾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此词通过追忆往昔抗金部队的雄壮军容和英勇战斗场面,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以及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描绘了词人醉酒后挑灯看剑、梦中回到军营的生动场景,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激情。“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则进一步展现了军容的威武雄壮和士兵们的高昂斗志。然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句,将词人的理想拉回现实,抒发了其壮志难酬、年华老去的悲愤。整首词情感浓烈,意境雄奇,结构紧凑,语言凝练,展现了辛弃疾作为豪放派词人的独特风格。
10.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卢照邻〔唐代〕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此诗创作于总章二年(669年)的重阳节。当时,卢照邻在蜀地任职,与友人邵大震、王勃一同登上玄武山,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诗中,“九月九日眺山川”开篇即点明时令与行为,营造出重阳登高的氛围。“归心归望积风烟”则表达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归心似箭,却因山川阻隔、风烟弥漫而难以归乡,情感深沉而厚重。后两句“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他乡与友人共饮菊花酒的情景,同时借鸿雁南飞反衬自己无法北归的无奈与悲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归乡的哀愁。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唐代重阳题材诗歌中的佳作,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与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