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积极心理学:课堂评价的新趋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积极心理学:课堂评价的新趋势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11158708_484992
2.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3331065
3.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8783
4.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1695
5.
https://ssroff.whu.edu.cn/info/1154/8273.htm
6.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21679572&efid=u1FrasphuEEpT3geQL6UCA
7.
https://ljf.com/2024/08/03/1383/
8.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5419
9.
http://www.jjxl.net/parts/9
10.
https://www.kaiwind.com/n436/n437/n2749/c933479/content.html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4.8%,其中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尤为突出。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教育界开始探索新的教学评价方式,积极心理学正是其中的重要工具。

01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于1998年正式提出,它一反传统心理学关注心理问题和疾病治疗的倾向,转而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和美好体验。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塔尔·本-沙哈尔将其总结为“一门研究人类幸福的科学”,其核心理念包括:

  • 正念冥想:通过专注当下,培养对生活的觉察能力
  • 现实的理想主义: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
  • 优势理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优势,关键在于发现和培养
  • 心流体验:当全身心投入某项活动时,所达到的最佳心理状态

与传统心理学相比,积极心理学更关注人的潜能和优势,而非缺陷和问题。这种视角的转变,为教育评价带来了新的启示。

02

积极心理学如何改变课堂评价?

传统的课堂评价往往侧重于发现学生的不足,通过指出错误来促进改进。而积极心理学则主张从优势出发,关注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品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转变:

  1. 评价目标:从“纠错”转向“赋能”。教师不再只是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帮助他们发现自身优势,培养自信心。

  2. 评价内容:从“知识掌握”转向“全面发展”。除了学术成绩,还关注学生的社交能力、情绪管理、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3. 评价方式:从“单一标准”转向“个性化评估”。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设置符合其能力水平的目标。

  4. 反馈机制:从“负面批评”转向“积极反馈”。即使在指出不足时,也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建立成长型思维。

这种评价方式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不仅要精通学科知识,还要善于观察学生,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正如积极心理学倡导者彭凯平教授所说:“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实现自我。”

03

实践案例:积极心理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1.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

某高职院校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重构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他们将课程目标从“预防心理问题”转向“培养积极品质”,通过设置系统化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乐观、自信、感恩等积极心理特质。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五位一体”的支持系统,包括辅导员、专业教师、班委、原班同学和宿舍室友,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

  1. 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辅导

在某高校,一位名叫小欣的学生因调班引发严重焦虑。辅导员运用积极心理学方法,通过建立支持系统、开展心理辅导和团体活动等方式,帮助她重建自信,改善人际关系。这个案例表明,积极心理学不仅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1. 积极心理学的本土化探索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致力于将积极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他认为,儒家的“良知”与积极心理学的“积极天性假说”不谋而合,道家的“知行合一”体现了具身认知的科学原理。通过将这些传统智慧与现代心理学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04

结语:积极心理学的未来展望

积极心理学正在为教育评价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看待学生的方式,更重新定义了教育的本质。正如哈佛大学幸福课所倡导的那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帮助每个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心理学无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并非万能良药。它需要与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积极心理学给了我们一把钥匙,但如何使用这把钥匙,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