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让蚊子“反季节”活跃,冬季也难逃“蚊子季”
全球变暖让蚊子“反季节”活跃,冬季也难逃“蚊子季”
2023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45±0.12°C,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这一创纪录的温度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也悄然改变着自然界中一些生物的行为模式。其中,最令人困扰的变化之一就是:冬天,本该销声匿迹的蚊子,现在却依然活跃。
蚊子的冬季生存密码
蚊子为什么能在寒冷的冬季存活?这要从它们独特的生存机制说起。当气温降至15℃以下时,蚊子会进入一种类似冬眠的状态,新陈代谢降至最低水平,停止生长发育。这种自我保护机制让它们能够在恶劣环境中存活。
不同种类的蚊子有不同的过冬方式:
- 淡色库蚊会选择在温暖的室内环境(如地下车库、温室、澡堂等)以成蚊的形式越冬。
- 白纹伊蚊则会将卵产在绿化带、树林、轮胎堆放点等各类积水中,这些卵具有极强的防护能力,可以抵御低温。
- 中华按蚊在稻田、池塘、湖水等水体周边环境以成蚊越冬。
- 三带喙库蚊则在牲畜棚周边的各类水体中以幼虫状态过冬。
冬季蚊子的“避寒胜地”
在台湾等地,一些家庭发现冬季蚊子反而更加猖獗。这些蚊子主要栖息在排水孔、地下室等温暖潮湿的地方,即使在冬季也能持续繁殖。例如,台北的陈小姐一家住在有地下室的社区大楼中,冬天一家人开始接连被蚊子叮咬,经过检查,专家发现问题是出在地下家蚊!原来,家中地下室的排水孔积聚了些许污水,成为蚊子繁殖的温床,而蚊子从排水管爬进室内的。
全球变暖带来的新挑战
全球变暖正在改变蚊子的活动规律。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5月为全球历史上有记录以来的最热5月,且已连续12个月打破此前最热月份纪录。这种持续的高温为蚊子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以登革热为例,这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在2024年达到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发病率。仅美洲国家,截至6月24日,已报告的登革热病例就超过了970万例,是2023年全年(460万例)的两倍。在亚洲地区,印度尼西亚的登革热发病率激增,截至6月20日,已有131501例确诊病例和799例死亡病例,比2023年同期高出了约3倍数值。
更令人担忧的是,高温不仅让蚊子能在更多地方生存,还缩短了其发育周期,加快了疾病传播速度。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登革热病例近年来在欧洲激增:2010年至2021年,总共只有73例病例被报告,而2022年一年就有1572例病例,2023年则更是增长到了4900例。
应对挑战,刻不容缓
面对这一新挑战,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尝试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这种细菌可以防止蚊子传播病毒。巴西政府甚至在里约热内卢建立了一座“蚊子工厂”,每年可生产约5亿只未携带病毒的蚊子,试图通过替代策略来控制疾病传播。
然而,这些措施可能只是权宜之计。世界气象组织预测,未来五年(2024-2028年)内,每年的全球平均近地表温度预计将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至1.9摄氏度。这意味着,携带和传播登革病毒的蚊虫媒介将更难被低温杀死,传播病毒的高风险季节也将更加漫长。
这一变化不仅影响着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就连一些原本温度较低的地区也可能面临新的威胁。例如,尼泊尔高山地区近年来也出现了登革热病例,这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些什么呢?专家建议:
- 定期清理排水孔与积水区域,避免蚊子繁殖
- 保持环境干燥,使用除湿机或提高通风效率
- 使用专业驱蚊药剂,在重点区域喷洒
- 安装防蚊网与门缝密封条,阻隔蚊子入侵
- 寻求专业防治服务,进行彻底检查和处理
- 利用天然驱蚊方法,如种植薄荷、薰衣草等植物
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冬天的蚊子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这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议题。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更有效的防控措施,以及每个人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