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针灸疗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针灸疗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引用
MedSci-临床研究与学术平台
10
来源
1.
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9d42850680f0
2.
http://szyyj.gd.gov.cn/zyyfw/dyjc/content/post_4436758.html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2%88%E7%81%B8
4.
https://www.imagingcoe.org/tw/article/191/acupuncture-diabetes-treatment-strategy
5.
http://luhe.cqvip.com/collection/articleDetail/922827595?type=1
6.
https://www.scholarmate.com/S/RBqS5C
7.
http://www.204hsy.com/wap/news_.asp?id=811
8.
https://www.hebtv.com/0/0rmhlm/sydw/hbgbdsb/xfq/11499144.shtml
9.
https://hkucm.com/%E7%B3%96%E5%B0%BF%E7%97%85%E8%B6%B3%E7%9A%84%E4%B8%AD%E9%86%AB%E9%87%9D%E7%81%B8%E7%99%82%E6%B3%95%E8%88%87%E9%A9%97%E6%A1%88%E5%88%86%E4%BA%AB/
10.
http://www.zhangwoo.com/v2/detail.aspx?id=402030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慢性病管理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特别是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种常见慢性病,针灸不仅能够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具有一定的预防复发作用。本文将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案例,探讨针灸在高血压和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科学依据。

01

针灸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与作用机制

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在针灸治疗高血压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针灸治疗高血压具有以下特点:

  1. 降压效果确切:针刺降压效果显著,尤其是即刻效果明显,能够促进血压达标。
  2. 控制晨峰血压:能够有效控制血压的晨峰现象,逐步恢复血压的正常昼夜节律。
  3. 减少药物使用:能够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量,减轻或完全根除药物的副作用和药源性并发症。
  4. 对收缩压影响更显著: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影响,但对收缩压的调整幅度明显优于舒张压。
  5. 年轻患者效果更佳:降压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年轻人均明显优于老年人。
  6. 量效关系明显:针刺降压存在明显的量效性,不仅与刺激量的大小有关,还与治疗次数的蓄积有关。
  7. 病程影响疗效:病程短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病程长的患者。
  8. 保护靶器官:对合并有靶器官损伤的患者,针药联用能够有效缓解临床表现及部分逆转损伤的靶器官。

石学敏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以人迎穴为主的针刺处方,配合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等穴位,并明确了手法量学标准。此外,他还强调针灸与药物的有机结合,形成针药并用的治疗模式,以达到最佳疗效。

02

针灸治疗糖尿病:科学证据与临床应用

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已得到现代医学的证实。研究表明,针灸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血糖:

  1. 增强胰岛功能

    • 调节胰岛素浓度:电针刺激足三里和三阴交穴可降低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和HOMA指数。
    •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电针可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来恢复糖耐量受损状态,并改善空腹高血糖。
    • 改善胰岛素信号通路:电针可增强糖尿病大鼠的外源性胰岛素降血糖作用,机制与激活胆碱能神经改善胰岛素信号相关。
    • 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激光照射穴位可抑制糖尿病鼠胰岛β细胞凋亡。
  2. 降血糖作用

    • 电针耳穴和体穴可立即降低空腹血糖,30分钟刺激比15分钟效果更好。
    • 电针刺激腹部特定穴位在糖尿病模型鼠上可产生持续的降糖作用。
    • 针刺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基线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无关。
  3. 调节脂质代谢和体重

    • 电针可以降低肥胖女性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
    • 针刺可以减轻体质量和HbA1c水平,穴位埋线可以帮助控制女性体质量,进而减少肥胖女性相关的糖尿病风险。
  4. 调节相关激素水平

    • 针刺可调节体内与血糖相关激素水平,如降低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
    • 经皮刺激糖尿病大鼠的耳迷走神经可触发褪黑激素的潮汐分泌,刺激1周后产生降糖作用。
    • 针刺“胃脘下俞”可以阻止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同时针刺“足三里”穴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03

临床案例与患者反馈

在临床实践中,针灸作为糖尿病的辅助疗法,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例如,一项针对195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显示,使用微波共振疗法可加速碳水化合物代谢,并改善周围循环,其机制可能是降低与血糖相关的激素水平,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

然而,针灸治疗糖尿病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针灸的疗效可能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对针灸反应不佳。此外,针灸治疗需要专业医师操作,且治疗周期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04

针灸治疗的局限性与风险

尽管针灸在高血压和糖尿病治疗中展现出显著效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风险:

  1. 科学争议:部分研究指出针灸效果可能与安慰剂效应有关,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证实其疗效。
  2. 专业性要求高:针灸治疗需要专业医师操作,不当操作可能导致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3.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针灸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长期疗效待考:针灸治疗的长期效果和复发率需要进一步研究。
05

未来展望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针灸治疗慢性病的研究正朝着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例如,结合基因检测和代谢组学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利用脑电图监测针灸效果,以及开发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等。这些创新将为针灸治疗提供更坚实的科学基础,使其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其科学性和临床效果已经得到现代医学的证实。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来说,针灸不仅能够减轻症状、改善血糖水平,还能避免药物副作用,成为他们健康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然而,针灸并非万能疗法,其效果和安全性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和验证。在享受针灸带来的健康益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科学地认识和应用这一古老的养生智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