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袁隆平: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传奇人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袁隆平: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传奇人生

引用
新浪网
16
来源
1.
https://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I_CorpManagerInfo.php?stockid=000998&Pcode=30046392&Name=%D1%EE%D4%B6%D6%F9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6/08/content_26062514.htm
3.
https://www.cnr.cn/hn/hnny/20250109/t20250109_527036166.shtml
4.
https://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I_CorpManagerInfo.php?stockid=000998&Pcode=30386661&Name=%B9%AC%BF%A1%CC%CE
5.
https://kepu.gmw.cn/agri/2024-05/31/content_37355238.htm
6.
https://www.farmer.com.cn/2024/04/09/99951467.html
7.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9/529444.shtm
8.
https://hain.chinadaily.com.cn/a/202501/09/WS677fb8aaa310b59111dad1a2.html
9.
https://www.cae.cn/cae/html/main/col2263/2024-06/13/20240613143042904609886_1.html
10.
https://www.zgfznews.com/news.html?aid=871116
11.
http://passmacau.co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116
12.
http://fjnews.fjsen.com/2024-10/24/content_31762996.htm
13.
http://m.csx.gov.cn/zwgk/zfxxgkml/gzdt75/zjddt/202501/t20250115_11718478_ext.html
14.
https://www.jiujiang.gov.cn/zjjj/whjj/jjyj/201506/t20150610_1214980.html
15.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41008/4f1f6f2dc199414eb974a720e5c0f24d/c.html
16.
http://sanya.hinews.cn/system/2025/01/09/033251020.shtml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用一生的时间,致力于让这粒“种子”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

01

从田间发现到技术突破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安江农校试验田里偶然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这株稻株足有10余穗,每穗有籽粒200多粒。第二年,他把种子播到试验田,却失望地发现稻株性状发生了分离。但这次失败反而激发了他的灵感:这株“鹤立鸡群”的稻株很可能是一株天然杂交稻!

1964年,袁隆平开始了他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在观察了14万多个稻穗后,他终于发现了第一株雄性不育株。1966年,他在《科学通报》上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首次提出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

关键的突破发生在1970年。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在海南发现了一株野生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将其命名为“野败”。这一发现成为杂交水稻研究的转折点。1973年,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4年第一个强优势高产杂交稻组合“南优2号”诞生,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在中国大面积推广。

02

从中国到世界:杂交水稻的推广之路

杂交水稻的推广效果令人瞩目。在中国,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并未止步于此,他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三阶段理论: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一系法,不断简化育种程序,提高育种效率。

自1979年起,中国开始向世界推广杂交水稻技术。目前,杂交水稻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和推广,种子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全球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约800万公顷,年增产粮食约1600万吨,可以多养活4000万至5000万人口。

在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达7.5万公顷,平均产量在每公顷7.5吨左右;在布基纳法索,每公顷产量从5吨提升到10吨以上;在菲律宾,每公顷最高产量达到15吨,是当地传统水稻品种的3倍。

03

精神传承:从“袁隆平奖”到“杂交水稻精神”

2025年1月9日,第十三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在三亚颁发,10位农业专家获此殊荣。这个奖项源于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袁隆平的年度科学奖,他将全部奖金捐出设立奖项,以表彰为消除饥饿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从1994年首次评选至今,该奖项已进行13次评选,成为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奖项。

袁隆平院士虽然已经离世,但他的精神遗产仍在延续。他提出的“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理念,已经成为全球农业科学家的共同追求。杂交水稻不仅是一项农业技术,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凝聚着袁隆平院士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农业科学家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而不懈努力。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所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这不仅是袁隆平院士的座右铭,更成为了全球农业科学家的共同信念。这粒“种子”,正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为人类的粮食安全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