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师大毕业生扎根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师大毕业生扎根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引用
光明网
9
来源
1.
https://theory.gmw.cn/2024-09/23/content_37577647.htm
2.
https://www.bnuzh.edu.cn/xqtt/887f1e6b36224974a099c2a0c1df983b.htm
3.
https://www.cee.edu.cn/n176/n7308/n7323/c758349/content.html
4.
http://www.sg.bnu.edu.cn/xwzx/1fb573ff72ce402d8a2e724d6b53b0c2.htm
5.
https://news.bnu.edu.cn/zx/ttgz/7110d1f383d148ccb688863c2e27084c.htm
6.
https://news.bnu.edu.cn/zx/zhxw/b2a7c16591724a5eb764a99fe89b8b5c.htm
7.
https://haidian.zhiyuanyun.com/app/opp/view.php?id=NqfGOUddNKprA
8.
https://sjc.bnu.edu.cn/dyxg/zbjs/87608738bd3f4946838af74844f4ffff.html
9.
https://qsgc.bnu.edu.cn/xwdt/248902556aba42baa04c70c065902775.htm

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1045名本科毕业生中,有605人选择从事教师职业,占比超过57%。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北师大毕业生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更彰显了他们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作为中国教师教育的排头兵,北师大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优师计划”和“志远计划”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培养师资。自2020年以来,学校累计招录定向就业师范生2770人,覆盖21个省份,培养规模居全国高校之首。这些毕业生奔赴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为当地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北师大学生志愿者通过“5G+远程课堂”开展数字支教。在四川凉山等地的乡村学校,北师大学生志愿者通过5G+远程课堂,为孩子们带来文学、艺术、心理健康等课程。在数字支教中,志愿者与学生互动流畅,教学效果显著提升。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弥补了乡村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更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外界的窗口。

北师大毕业生杨发光就是其中的一员。作为首批“志远计划”毕业生,他选择奔赴27个脱贫摘帽县之一的基础教育一线任教。“我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将所学理念运用到实践中,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杨发光的话道出了众多北师大毕业生的心声。

北师大毕业生在乡村教育中的实践,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更体现在对当地教育生态的改变上。他们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教师培训等方式,推动当地教育质量的提升。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三小学与杭锦旗吉日嘎朗图小学结对共建,通过网际交互教室实现同步教学。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下,学生们参与课堂互动、拓宽知识面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北师大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而教师则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北师大毕业生通过扎根乡村教育,不仅为当地培养了更多优秀人才,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正如北师大团委书记倪佳琪所说:“数字支教项目提高了乡村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时段的培养质量。让高校优质教学科研资源惠及受援地区的乡村学校学生,使乡村学校学生足不出校就能接触到前沿科技、人文艺术,开阔眼界,提升认识。”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北师大毕业生选择扎根乡村,用知识和智慧点亮乡村孩子的未来。他们不仅为乡村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一位毕业生所说:“一颗脑袋一颗心,是我们能够给乡村的所有。”这句话道出了北师大毕业生对乡村教育的深情承诺,也展现了他们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