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一旦吃了就不能停?服用降压药要注意哪些事项?
降压药一旦吃了就不能停?服用降压药要注意哪些事项?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不良生活习惯也越来越常见,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逐年攀升,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注意谨遵医嘱合理规范用药,避免自己用药不当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服用降压药后是否可以随意停服?
经常会有部分患者在吃了一段时间的降压药之后,觉得血压已控制到正常水平,自我感觉良好,担心一直吃药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便擅自停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患者在吃降压药期间血压能够降至正常范围,通常是因为药物在体内发挥出了相应的作用,但如果自己随意停服,当体内降压药代谢完后,药效消失,血压又开始升高,甚至会导致病情加重,给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高血压一般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与遗传、不良饮食习惯等有关,通常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引起的,当治疗好原发疾病后血压可能会恢复正常,则可遵医嘱停药,不能贸然自己停药。
出现血压升高的患者,在服用降压药之前需要分清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继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可找出明确的病因,注意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而大多数患者都属于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终身伴随的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多需通过服用降压药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将血压控制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减少对心、脑、肾等组织器官带来的伤害和其他并发症。那么,对于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该如何科学合理用药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注意及时用药
有部分患者在被诊断出患有高血压之后不愿意开始吃降压药,觉得自己的病情并不是特别严重,还不需要吃药,也担心服用降压药后身体会产生耐药性,未能配合医生及时用药治疗。其实,降压药不是抗生素,并不会产生耐药性,也不会成瘾,及早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尽快将血压控制到正常范围内,那么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就越低。但如果血压一直持续在较高水平,无法及时控制好,就很容易对身体重要器官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2. 长期规律用药
患者需要听从医生的嘱咐定时定量长期规律服用,不可以凭自己的感觉来用药。有的患者在平时服用降压药没有任何规律,经常擅自更改服用剂量,或者当感觉到身体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时才吃药,当症状缓解了又私自停药,显然这是不对的,会导致血压反复波动较大,无法控制好血压,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3. 合理平稳降压
在降压治疗的过程中,应遵循平稳、缓慢的降压原则,尤其是年龄较大、体质较弱的患者,如果一味追求快速降压,血压在短时间内下降过低、过快,不仅会出现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症状,还可能会引发机体缺血性事件,给身体带来伤害。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合适的降压药,并且不能自己随意调整用药种类和用药剂量,通过合理科学的用药,将血压平稳降至正常范围内。
4. 根据病情调整降压方案
当患者的血压长期控制不好,或者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降压方案。若患者单一使用某种降压药无法将血压控制好,而一味地增加单一用药的剂量还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此时可考虑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联合使用。但如果患者血压控制平稳,也没有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则不需要调整降压方案,频繁更换降压药反而不利于血压的控制。
高血压是我国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病情持续恶化,还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肾病等,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在明确具体的原因之后,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使用降压药,注意用药的相关事项,控制好血压,以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本文原文来自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