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余额将纳入M1统计,你的钱包数据被重新定义
微信支付余额将纳入M1统计,你的钱包数据被重新定义
2025年1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对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做出重大调整,将个人活期存款及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等非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正式纳入统计范围。这一变化不仅影响着宏观经济数据的呈现,更折射出我国支付体系的深刻变革。
什么是M1?为什么要调整统计口径?
M1是衡量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它反映了经济体系中最具流动性的资金规模,是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传统的M1统计口径已难以全面反映市场的真实流动性状况。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个人活期存款已具备转账支付功能,无需取现即可随时用于支付,与单位活期存款具有相同的流动性。同时,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平台的余额)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有必要将其纳入M1统计。
调整后的具体影响
此次调整将显著改变M1的规模和增速。根据华泰证券的测算,以2024年10月为例,调整前M1余额为63.3万亿元,调整后将增至105.1万亿元,同比增速将从-6.1%提升至-2.3%。这意味着市场实际流动性状况将得到更准确的反映。
对普通用户而言,这一变化不会直接影响个人的支付和理财功能。但是,更准确的M1数据将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有助于央行更精准地调控市场流动性,维护金融稳定。
为什么现在做出调整?
这一调整反映了我国支付体系的深刻变革。30年前,银行卡尚未普及,个人活期存款需要先取现才能使用,因此未纳入M1统计。而今,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个人活期存款和支付机构备付金已成为重要的支付工具,其货币属性日益增强。
从国际经验来看,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央行也会根据金融创新和市场发展适时修订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例如,美联储在2020年4月就曾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修订,将部分储蓄存款纳入M1统计。
展望未来
此次调整后,M1数据将更准确地反映我国经济运行和市场流动性状况。同时,由于个人活期存款规模相对稳定,预计M1同比增速的波动也将下降,特别是春节效应对M1增速的影响将明显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余额宝等货币市场基金尚未纳入M1统计。专家建议,考虑到这些产品也可直接用于购物支付或随时提取用于支付,未来可进一步研究将其纳入M1统计的可能性。
总体来看,此次M1统计口径的调整是顺应金融创新和支付手段发展的必要之举,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