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孔子教你如何做到“非礼勿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孔子教你如何做到“非礼勿视”

引用
人民网
9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fcyym/html/2024-11/29/content_26093064.htm
2.
https://www.sohu.com/a/811812277_120479584
3.
https://news.gmw.cn/2024-08/24/content_37518592.htm
4.
https://www.zhoukou.gov.cn/page_pc/zjzk/zkyx/zkwh/articled50a08471a47403da41eccd226596fef.html
5.
https://ren.zhuomeng.com/view/fei_li_wu_shi_shi_shui_de_zhu_zhang.html
6.
https://m.qidian.com/ask/qgtlwhvxaiq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B%81
8.
https://www.kongziyjy.org/nd.jsp?id=2425
9.
https://www.chinakongzi.org/whyw/202501/t20250108_578450.htm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出自《论语·颜渊篇》,是孔子对弟子颜渊关于“仁”的提问所作的回答。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克己复礼”的核心理念,强调个人行为和言语应严格遵循礼仪规范。

01

原文解读

《论语·颜渊》记载了颜渊向孔子请教如何实践“仁”的对话: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认为,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符合礼的要求,就是“仁”的实践之道。这里的“礼”不仅指外在的礼仪规范,更包含了内在的道德要求。通过“非礼勿视”等具体行为准则,孔子教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自我约束,以实现内心的仁德状态。

02

历史解读

历史上,对“非礼勿视”的解读和实践存在不同的观点。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中,从无为而治的角度对其提出了批评: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老子认为,过多的礼仪禁忌反而会限制百姓的发展,导致社会贫困和混乱。他主张“无为而治”,强调统治者应该减少干预,让百姓自然发展。这种观点反映了道家对儒家礼教的批判,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社会治理的不同理解。

03

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非礼勿视”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它仍然保留着对个人行为的道德约束,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自律和高尚品德。另一方面,它也衍生出新的含义,特别是在性别关系方面:

“非礼”这个词在现代社会,等同于骚扰和侵犯的意思,当然在这些非礼事件当中,通常被非礼者都是女人,所以“非礼”这个词,不但非常刺眼、而且带着很强的伤害性。

这种演变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也体现了人们对个人权利和尊严的重视。然而,正如学者指出的,现代人对“礼”的理解已经大大简化,如果按照孔子的标准来看,现代人或许时刻都在“非礼”。

04

实践建议

在当代社会,如何践行“非礼勿视”?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自律: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遵守道德规范,避免接触不良诱惑。

  2. 尊重他人: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异性交往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和尊重,避免任何可能被视为骚扰的行为。

  3. 理性对待传统: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又要以现代眼光审视和调整,使之符合当代社会的价值观。

  4. 倡导法治:在社会治理层面,应更多依靠法治而非单纯的道德约束,以保障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

“非礼勿视”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理念,其核心在于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在现代社会,虽然其具体含义和实践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其倡导的自律、尊重和道德追求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