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雪天健康防护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雪天健康防护指南

引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9
来源
1.
https://www.chinacdc.cn/jkts/202411/t20241128_302935.html
2.
http://www.xinhuanet.com/20240207/628bc518a7db4f1d811326b45ef297ef/c.html
3.
https://www.sohu.com/a/851868809_121956422
4.
https://news.lyd.com.cn/system/2025/01/24/032477821.shtml
5.
https://www.hko.gov.hk/sc/wservice/warning/coldhot.htm
6.
https://www.ndcpa.gov.cn/jbkzzx/c100040/common/content/content_1754306832395194368.html
7.
https://www.hnpysrmyy.com/detail/2489.html
8.
https://www.ndcpa.gov.cn/jbkzzx/c100040/common/content/content_1877633102445662208.html
9.
https://www.hko.gov.hk/tc/wservice/warning/coldhot.htm

随着春节临近,我国多地迎来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为了在享受团圆的同时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以下几点雪天健康防护建议请查收:

01

出行安全:防滑防摔是关键

雪天出行,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防滑防摔。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提示,雨雪天气会导致道路湿滑、积雪和路面结冰,增加交通事故和行人跌倒的风险。因此,外出时一定要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

  • 选择合适的鞋子:尽量穿防滑性能好的鞋子,避免穿硬底或光滑底的鞋。
  • 小心慢行:走路时要放慢速度,保持平衡,避免急转弯或急刹车。
  • 远离危险区域:避开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可能因积雪而坍塌的区域,远离结冰的水面。

02

保暖防护:预防冻伤和失温

寒冷天气下,人体容易出现冻伤和失温症。特别是手、脚、耳朵和鼻子等肢体远端或外露部位,更容易受到冻伤的威胁。因此,保暖防护尤为重要:

  • 穿戴适宜:外出时要增添衣物,使用雨具、围巾、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品。敏感人群和基础疾病患者不宜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
  • 保持干燥:湿冷的环境会加速热量流失,因此要保持衣物干燥,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
  • 重点部位保暖:特别要注意头部、胸部、腹部和脚部的保暖,这些部位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

03

特殊人群:需要更多关注

在寒冷天气下,以下几类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 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能力下降,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寒冷的影响。建议减少外出,保持室内温暖。
  • 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需要特别注意保暖。外出时要适时增减衣物,避免长时间在户外活动。
  • 孕妇:孕妇在寒冷天气下更容易感到不适,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
  • 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患者在寒冷天气下病情容易加重,需要遵医嘱服药,注意保暖。

04

室内安全:取暖和通风要兼顾

在室内,既要保持温暖,又要确保安全:

  • 正确使用取暖设备:使用电暖器、暖炉等设备时要注意防火安全,避免覆盖易燃物品。
  • 保持室内通风: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或燃煤取暖时,要确保室内通风良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合理调节室内温度: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为宜,避免过高导致室内外温差过大。

05

健康监测:及时关注身体状况

在寒冷天气下,要特别留意身体的不适症状:

  • 注意冻伤迹象:如果发现皮肤冰凉、苍白、感觉麻木或丧失,应立即转移到温暖场所,用温水复温,避免使用“干热”设备直接加热。
  • 关注心血管症状:如果出现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保持良好饮食习惯:适当补充能量,避免饮用含酒精、咖啡因的饮品。

雪天健康防护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既要关注室外出行安全,又要重视室内保暖和健康监测。特别是对于特殊人群,更需要给予额外的关爱和保护。让我们一起做好充分准备,安全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