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渡黄焖圆子:武汉人的新年第一菜
升官渡黄焖圆子:武汉人的新年第一菜
“圆子出锅喽!”随着一声熟悉的吆喝,武汉经开区升官渡黄焖圆子店的厨房里飘出阵阵香气。67岁的贺祖茂师傅站在油锅前,熟练地将一个个圆滚滚的肉丸放入热油中。不一会儿,金黄酥脆的圆子浮出油面,引得店外等候的食客们纷纷探头张望。
这场景,对于武汉人来说再熟悉不过。在汉阳区太子湖北路的这家小店,贺祖茂已经坚守了33年。从1991年开始,他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只为将这道传统美食传承下去。
“武汉做圆子的千万家,黄陂有圆子,江夏有圆子,汉阳也有圆子。”年已七旬的华珍酒楼袁德华老师傅说。在武汉,圆子不仅是餐桌上的美食,更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过去的武汉人把吃酒、吃席叫作‘吃圆子’,这足以证明圆子在人们心里的地位。”贺祖茂回忆道。在他看来,圆子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寄托着人们对团圆、美满生活的向往,因此在新年期间尤为重要。
每年春节前夕,升官渡黄焖圆子店都会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店门口常常排起长龙,顾客们不惜等待数小时,只为品尝这一口地道的武汉味道。程先生专程从光谷开车过来,买了20斤肉圆、5斤香菜马蹄圆子。“家里长辈就喜欢这样的正宗老味道,我们跟着品尝后也爱上了这一口。”
这道菜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选料和制作工艺。不同于北方的四喜丸子或广东的鱼丸,武汉的黄焖圆子讲究鱼肉和猪肉的完美结合。五花肉和8斤以上的大草鱼,用刀背剁成细腻的肉泥,再加入生姜、盐和胡椒等调料。每一个圆子约40克,大小均匀,炸至金黄酥脆,外皮略带弹性,内里鲜嫩多汁。
“这样炸出来的圆子蛮‘抛’(武汉方言,意为松软),大口咬下去,非常扎实。”贺祖茂说。为了适应现代人口味,他还创新推出了香菜马蹄圆子、黄金藕圆子等新品种。其中,香菜马蹄圆子最受年轻人欢迎:香菜的特殊香气与马蹄的清甜完美融合,再加上圆子的肉香,层次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升官渡黄焖圆子的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武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意味着,这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如今,这道传统美食不仅在实体店销售火爆,还通过盒马生鲜等平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人有机会品尝到这份地道的武汉年味。
“冬天,我们只要一回去,家里的父母都会提前准备一锅热腾腾的铫子藕汤。看到藕汤,就相当于冬天来了,要过年了。”湖北名厨李江涛的话道出了许多武汉人的心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升官渡黄焖圆子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份乡愁,一种文化的延续。
新年将至,不妨去升官渡黄焖圆子店打卡,品尝这道凝聚着武汉人智慧与情感的传统美食,感受那份独特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