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专家教你如何抵御细菌和病毒
北京协和医院专家教你如何抵御细菌和病毒
秋冬季节是各种细菌和病毒活跃期,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专家提醒大家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合理使用抗生素,科学应用益生菌和接种疫苗,有效预防感染性疾病。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科学干预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实现人与微生物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知识
细菌和病毒是两种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在结构和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而病毒则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NA或RNA)组成。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存在多种微生物。在人体表面及与外界相通的器官中,如皮肤、口腔、鼻腔、呼吸道、胃肠道、眼和耳的外部、与空气接触或有空气进入的生殖器官等,均有微生物的存在。然而这些微生物属于人体的正常菌群,它们是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婴儿出生数小时后便会通过母体、空气、食物及接触各种物体而逐渐获得。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与正常菌群以及正常菌群中各细菌之间,保持一定的生态平衡。这些正常菌群对人体是有益的,他们在维持呼吸道、肠道和阴道等部位健康,刺激机体局部免疫功能,保护机体免受致病菌侵袭和提供某些营养物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微生物对人体并非均有益。在一定情况下,如机体抵抗力下降、微生物寄居部位改变或寄居微生物菌群失调(即某一部位正常菌群中各细菌的比例关系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等,原本的正常菌群可转变为条件致病菌,引起自身感染。条件致病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平衡关系被打破时,原本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会转化为致病菌,这类细菌就被称为机会性致病菌,也被称为条件致病菌。
日常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勤洗手、洗澡,保持皮肤清洁,以减少有害微生物的侵入。由于女性尿道口短,且与肛门距离很近,因此应注意做好日常局部卫生以及避免经常性憋尿,否则容易造成肠道正常菌群的移位,导致泌尿系感染,引起尿频、尿急尿痛、肾区疼痛等症状。此外,还应避免过度使用阴道清洗液,以免造成阴道菌群的失调,导致阴道炎的发生。
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保持适当的运动和规律作息,可以提高个人免疫力,抵抗有害微生物的侵袭。
合理使用抗生素。针对病原微生物(指少数就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
科学有效干预疾病。正确应用益生菌有助于治疗肠道疾病,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规范接种疫苗有利于免疫器官的发育,从而增强免疫力。
合理利用治疗疾病。微生物是天然的药物工厂,许多常用的抗菌药例如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利巴韦林等,都是利用微生物生产的。
改善人类生活。微生物还可以用于食物加工,例如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酵母菌可以制作面包、啤酒等。
医疗干预手段
合理使用抗生素。针对病原微生物(指少数就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
科学有效干预疾病。正确应用益生菌有助于治疗肠道疾病,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规范接种疫苗有利于免疫器官的发育,从而增强免疫力。
合理利用治疗疾病。微生物是天然的药物工厂,许多常用的抗菌药例如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利巴韦林等,都是利用微生物生产的。
改善人类生活。微生物还可以用于食物加工,例如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酵母菌可以制作面包、啤酒等。
专家建议
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增强体质,注意营养均衡,提高身体抵抗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空气流动不畅的密闭场所;
减少接触出现呼吸道症状的人员,接触时注意个人防护;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做好室内通风换气。
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人员相对密集、孩子在校期间接触频繁,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等传播。
对此,专家建议,可加强以下措施来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对于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水痘等,建议按照疫苗接种程序及时接种疫苗。如学生、教职员工应尽早开展流感等疫苗接种,强化免疫屏障,降低发病风险。
建议加强环境清洁,保持教室内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促进室内空气流通。同时,冬春季室外温度低,开窗通风期间应注意做好保暖。
建议加强健康监测,做好晨午检、因病缺课登记等,学生、教职员工坚持不带病上课上岗,防止将传染病引入学校或班级。
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科学干预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实现人与微生物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