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抓住难得的灵机一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抓住难得的灵机一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hxww.com/content/2024-07/15/content_34928.html

在艺术创作中,"灵机一动"往往能激发创作灵感,将平凡的事物转化为独特的艺术作品。无论是摄影、绘画还是其他艺术形式,这种瞬间的灵感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创作成果。

灵机一动是广泛意义上的灵感,思想火花而已。但一旦燎燃成势,便变为行动。
就说摄影,有的人有“灵机”而无“一动”,有的人既有“灵机”,也有“一动”。在事情或人物面前,左右观望者有之,束手无策者有之,观光选位者有之,抢占地形者亦有之。用相机拍、手机拍抑或是飞升无人机,用长焦、广角,大光圈还是小光圈,用高感、闪光灯还是人为补光,趴低还是走高?不一而足。所谓灵机一动,就是忽然想到,灵感似从天而降,捷思从心而生。平时积累多了,储备丰富,一触即发,触于表而发于里,触于浅而发于深,触于此而发于彼,融会贯通,四两拨千斤。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海宏在他的《音乐何需“懂”》一书中表示,不同艺术门类有“通感”,强调了艺术创作上的触类旁通,看到甲,想到乙,一理通,百理融,综合素质的自我完善,不怕找不到用武之地,灵感随时随地随机而生,灵机一动说来就来。只有俗人才觉得村道茅舍平凡,在诗人眼里,看到的却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以为残影落叶无趣,吟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才觉恍然大悟。郞静山的照片看起来如诗如画,其实类似景象多少次在我们眼前滑过。一流摄影拼器材,二流摄影拼技术,三流摄影拼想法,想想,在哪个层面会找到自我呢?

海边人,自然对螃蟹熟之又熟,盘中美味,餐中珍肴。仅此?梵高将它变成油画《螃蟹》,齐白石将它变成国画《螃蟹图》,在黄永玉笔下,四个螃蟹成了《阳秋三绝》。交给摄影人又如何,黄翔《十月的螃蟹》,将四个螃蟹佐以酒壶、酒杯、茅台酒,登上了1977年《大众摄影》的大雅之堂,深刻的寓意引起了业界内外的传颂与轰动。如果没有深刻的体悟,触景生情的灵机一动,黄翔怎会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机智地捕捉到“风马不相及”的本质相似呢?见到不等于想到,想到不等于抓到。灵动不等于手动,手动不等于“轰动”。只有自己的机灵,才能引发读者的机灵。自己有感觉了,别人才有感觉,一人发声,众人回响,这才叫共享、共振、共鸣。无声生于心底,有声出于自发。前不久有一组“模糊”照片叫《运河魅影》获奖,引起异议,就有一个共鸣的问题。我知道,“在似与不似之间”,常常体现创作境界,不外就是审美喜欢罢了。艺术值得探讨,创作方向、方法及表现形式,既要有个性,也得考虑共性。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就强调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为大众服务,只有雅俗共赏,寓深刻于通俗的作品,才是公认的传世之作,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他虽留洋于外,却能将洋知识融汇于自己的民族与民俗文化,得到了历史长时间的认可,至今仍演不衰。


这样说来,由从心生,心想事成。就看灵机一动能不能抓住了。有想法,抓不住,流产了,事不成;有想法,抓住了,做不好,事半成。怨不得别人的,得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设备准备好了吗,技术准备好了吗,有条件时深思熟虑了吗,无条件时急中生智了吗?彭清林的一跳,跳出了无私的勇敢,有人当场就拍到了视频,成为摄影者灵机一动的新例证;就算是设备和技术都准备好了,而思想未准备好,同样会滞后失落。前面提到了“摄影三拼”,应该还加上一拼:思想品质和做人品格。

记得北海侨港镇成立四十周年庆典上,人山人海。既不想像年轻人那样在人群中抢镜,也缺无人机可静处操控,环顾四周林立的楼群,便心生一念,何不上楼拍?侨港人好客,不设酒,不摆茶,让出楼道,让出天台,让你拍个够。居高临下,坐等拍摄良机。良机说来就来,有疍妇摇橹、醒狮摇头的两小艇,忽然撞入升空气球悬挂的“祖国我爱您”标语下,这不正是庆典的主旨表述吗?!快门上的灵机一动,还恰当地抓住了几个不同的侧面,编辑成组照《荒滩崛起一个侨港镇》,入选当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艺术作品展(摄影作品)》。

至于日常生活,让人灵机一动的机会,到处都有,成为锻炼和考验摄影人心智的常态。常态中的平等,人人拥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