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羊肉汤:一碗汤如何撬动百亿产业?
单县羊肉汤:一碗汤如何撬动百亿产业?
“常喝羊肉汤,不用医生开药方。”这句流传在山东单县的民间谚语,道出了单县羊肉汤的独特魅力。作为“中华第一汤”,单县羊肉汤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个年产值近百亿的特色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从历史典故到百亿产业
单县羊肉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据考古发现,安徽淮南八公山出土的青铜汤锅中,就保存着单县羊肉汤的实物证据。在古代典籍中,羊肉汤更是频频出现。《史记》中记载的“羊斟惭羹”典故,讲述了春秋时期宋国将领华元因忘记给车夫羊斟分羊肉汤,最终导致战败被俘的故事。这个典故也成为了成语“各自为政”的出处。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单县“三义和”“三义春”餐馆将羊肉汤制作工艺推向极致,从此名声大振。1986年,单县羊肉汤被收录进《中国名菜谱》,成为唯一以汤入谱的菜肴。
如今,这碗传承了200多年的羊肉汤,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年产值近百亿的特色产业。2023年,单县羊肉汤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90亿元,品牌价值高达366亿元。预计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将突破百亿元大关。
全产业链布局:从养殖到餐桌
单县羊肉汤的成功,离不开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当地政府制定了“3566”发展规划,即“3”个标准,“5”化目标,“6”位一体,“6”大保障。其中,“6”位一体指的是打造集保种育种、智慧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餐饮连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在上游养殖环节,单县投资1.2亿元建设青山羊保种育种创新示范基地,引进5位国内肉羊首席专家。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基因库建设和营养调控研究,成功培育出二代青山羊,单体重量提高30%,生长周期缩短一个半月。
中游加工环节,单县投资10亿元建设羊肉汤文化产业园,年屠宰分割能力达60万只,精深加工能力达10万吨。同时,建设3万吨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确保食材新鲜安全。
下游销售环节,单县羊肉汤品牌连锁店已突破2000家,遍布全国。通过“单养千秋”区域公用品牌,整合全县资源优势,将单县羊肉汤、罗汉参、小麦、西红柿等优质产品推向市场。
致富效应:带动就业增收
单县羊肉汤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据统计,全国“单县羊汤师傅”品牌从业人员已达2.5万人,行业年销售收入实现90亿元。
2024年,单县成立羊肉汤制作培训基地,高标准培训输出高技能人才1000多名。同时,通过品牌连锁店加盟模式,带动发展本地养殖户、家庭农场162家,年可实现增收5000万元。
品牌建设: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为了确保单县羊肉汤的品质和声誉,单县市场监管局组织制定了21项团体标准,涵盖原辅材料、制作工艺、感官要求、卫生要求等多个方面。同时,发布《单县羊肉汤烹饪技能培训服务规范》和《单县餐饮企业连锁经营规范》,从源头到餐桌全方位规范产业发展。
2020年,“单县羊肉汤”集体商标获批,只要是符合标准的老字号和门店,都可以申请使用该集体商标。2022年,单县羊肉汤品牌全新升级,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未来展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单县羊肉汤的成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和品牌化运营,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更促进了就业和增收。下一步,单县将继续完善产业链条,推进标准化建设,力争将单县羊肉汤打造成国民健康小吃,让这碗“中华第一汤”香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