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如何预防儿童支原体肺炎?
秋冬季节如何预防儿童支原体肺炎?
秋冬季节是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高发期。据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黄玉娟介绍,近期支原体感染及支原体肺炎仍处于散发流行中,且低年龄儿童感染例数亦较多见。因此,家长需要高度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学会早期识别症状,以便及时就医。
科学预防是关键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教育孩子在进食前一定要做好手卫生,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口。家长外出后回家也要及时洗手再抱小朋友。
咳嗽礼仪:教导孩子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净双手。
环境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定期对家居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儿童常接触的玩具和生活用品。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可以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D3的营养品,增强免疫力。
适度运动:鼓励孩子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在病情恢复初期。
充足睡眠:保证孩子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睡眠10-12小时,学龄儿童每天睡眠9-10小时。
适度增减衣物: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避免着凉。但也要避免过度保暖,以免影响孩子自身调节能力的发育。
避免接触感染源
减少外出:在支原体肺炎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如商场、电影院等。
佩戴口罩:如果必须外出,尤其是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要科学佩戴口罩。选择适合儿童脸型的口罩,并确保正确佩戴。
避免接触患者:尽量避免与已知的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如果家庭成员出现呼吸道症状,也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近距离接触婴幼儿。
早期识别很重要
支原体肺炎的早期症状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相似,容易被忽视。家长需要特别留意以下症状:
持续发热:如果孩子发热3-4天仍无缓解迹象,且体温持续在38.5℃以上,需要警惕。
咳嗽加重:初期可能为干咳,随后逐渐加重,夜间咳嗽明显,甚至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
精神状态差:发热时精神状态良好,热退时精神反应良好,可以暂时居家观察处理;如果发热超过24小时仍有反复,需要依赖退热药物才能维持或接近正常体温,则建议前往医院进行血常规及病原学检测。
其他症状:还可能伴有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发现应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以明确诊断。
家庭护理要点
环境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加湿器维持适宜湿度,避免烟雾和有害气体污染。
饮食调理: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以稀释痰液,缓解咳嗽。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以及海鲜等发物。
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病情恢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适度的散步等轻度活动。
观察病情:密切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和呼吸状况。如果发现呼吸急促、持续高热不退、精神状态差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补充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D3、锌等营养素,增强免疫力。但需遵医嘱或专业人士建议,避免盲目补充。
支原体肺炎虽然高发,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大多数孩子都能顺利康复。家长需要保持冷静,既不要过度紧张,也不要掉以轻心。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家长也要学会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一旦发现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