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咏史怀古:从诗词看秦桧与岳飞的另类解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咏史怀古:从诗词看秦桧与岳飞的另类解读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65685071_120064101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7%A6%E6%A1%A7/79196
3.
https://www.sohu.com/a/794353777_121503640
4.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7%8E%8B%E5%AE%89%E7%9F%B3
5.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8/c442005-40205033.html
6.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s/%E5%A4%A7%E5%AE%8B%E5%AE%A3%E5%92%8C%E9%81%BA%E4%BA%8B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27/15/72639406_1137768235.shtml
8.
http://www.bbtpress.com/bookview/24478.html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5%AE%89%E7%9F%B3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咏史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翻案传统,为读者提供了重新解读历史人物的机会。秦桧和岳飞作为南宋时期最具争议的历史人物,自然成为了诗人笔下的重要题材。通过对这些诗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古代文人对这段历史的不同看法。

01

岳飞:忠贞与悲剧的化身

岳飞作为南宋抗金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在诗词中得到了广泛歌颂。例如,陆游的《金错刀行》中写道: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陆游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岳飞的崇敬之情,更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诗中“一片丹心报天子”体现了岳飞的忠诚,“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则暗含了对南宋朝廷的批评。

然而,也有诗人从不同角度解读岳飞。如赵孟頫的《岳鄂王墓》: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赵孟頫在诗中虽然表达了对岳飞的同情,但同时也指出“南渡君臣轻社稷”,暗示岳飞之死与南宋朝廷的整体政策有关,而非 solely 秦桧之过。这种观点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02

秦桧:奸臣还是政治家?

与岳飞的正面形象相比,秦桧在诗词中往往被描绘为卖国求荣的奸臣。如文天祥的《正气歌》中提到: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文天祥将秦桧与忠臣义士相对比,进一步强化了秦桧的负面形象。然而,也有少数诗人试图为秦桧翻案。如元代诗人萨都剌的《秦桧》:

“黄屋南巡狩,中原路已通。
两宫思北归,群帅愿东征。
一语回天听,单骑出禁城。
金牌飞渡海,红旆插边烽。
十万横磨剑,三军死斗兵。
和戎真上策,决策在中兴。
谁谓阿衡心,翻成误国朋。
乾坤一丘土,今古两朝臣。
荒草埋金碗,寒藤络绣茵。
空山无鬼哭,落日有鸟鸣。
惟有秦时月,依然照此坟。”

萨都剌在这首诗中,对秦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秦桧的议和政策在当时可能是“真上策”,并指出“谁谓阿衡心,翻成误国朋”,暗示秦桧的决策并非完全错误。这种观点在当时颇具争议,但也体现了咏史诗中翻案传统的特点。

03

咏史诗的翻案传统

咏史诗的翻案传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重新思考和解读。正如李商隐在《贾生》中所写: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通过这首诗,颠覆了传统上对汉文帝的正面评价,暗示其并非真正的贤明之君。这种翻案手法在咏史诗中屡见不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独立思考。

在关于秦桧和岳飞的诗词中,这种翻案传统同样存在。虽然秦桧的负面形象在大多数作品中占据主导,但也有诗人试图从不同角度解读这段历史,为读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思考空间。

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人物的形象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对同一人物可能有不同的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解读,正是咏史诗的魅力所在。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立场,更体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