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郑靖:光的艺术性在公共空间中的探索与实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郑靖:光的艺术性在公共空间中的探索与实践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29/01/43535834_1137902306.shtml

城市光美术馆于2021年4月23日正式开幕。在开幕式上,郑靖老师发表了致辞,探讨了媒介艺术在光艺术史上的发展与使用。他认为,推动光的艺术性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以及将光的艺术性普及给大众,是实现从造型美学走向空间诗学的关键。

光作为艺术创作媒介的思考

“光”的范畴和内涵

近年来,各地纷纷效仿西方举办的“灯光节”活动,虽然呈现出炫目的视觉效果,但总体上存在艺术性缺失的问题。这种泛化和同质化现象导致人们对“灯光节”产生了负面认知。


荷兰阿姆斯特丹光之节 LOGO


悉尼光声节 LOGO

值得注意的是,“Festival of light”中的“light”指的是光,而不是灯(lights)。这种命名上的混淆导致了对“光”本质的误解。艺术家在创作时如果受到“灯”的限制,其艺术性必然受损。理解“光”的真正范畴和内涵,才能打开创作思路。


学生实验作品《潋滟》Glittering 2015/9

光艺术可以利用自然光、生物光等多种光源,通过反射、折射、漫射等多种方式,而不仅仅局限于发光。这种多样性为艺术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光”的语言特征

“光”作为一种非固体媒介,不能简单套用传统造型法则。2018年,郑靖策划了一个光媒介艺术展,邀请多位艺术家探讨光作为艺术媒介的语言特征。


郑闻卿&李建安 《Light Action》 2018/5

青年艺术家寇树德的作品《光随我动》打破了传统光艺术的局限,将光与人的行为相结合,展现了光艺术的互动性。


寇树德 《光随我动》2018/5

郑靖的《浮光戏莺》则结合光与声两种媒介,通过反射关联实现观众参与,展现了光艺术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被忽略的“影”

光与影是不可分离的,影的存在增强了光的叙事性。法国艺术家Yvan Le Bozec的作品《摘月》采用手影戏的方式,构建了一个诗意的幻像。


黄燕、潘晋《光隧道》 2018/5

在苏州拙政园的夜游空间多媒体展演项目中,团队探讨了光与古典园林空间的结合,以及光对古树名木和古建筑保护的影响,为夜间文旅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未来展望

2021年中国·千岛湖国际光影艺术节以“澄明之下”为主题,要求所有光媒介艺术作品在水下呈现,观众则在岛上俯览光与水的对话,展现了光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创新应用。


2018中国·南京 江宁秦淮河国际光影艺术展

郑靖希望更多的艺术家能够介入光艺术领域,推动光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实现从造型美学向空间诗学的转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