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巍医生提醒:阳了别忽视药物过敏!
高巍医生提醒:阳了别忽视药物过敏!
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急诊科医生高巍在微博发布视频表示,在感染新冠病毒期间,如果出现身上痒等情况,很有可能是药物过敏,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就医。药物过敏可能导致严重的全身症状,如皮疹、瘙痒、肿胀甚至休克。高巍医生建议一旦发现类似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并采取相应的抗过敏措施。此外,他还强调了支持疗法的重要性,比如多饮水促进药物排泄以及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如果你或家人正在经历这种情况,请务必注意观察并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药物过敏,也称为药物变态反应,是指人体在使用某些药物后产生的异常免疫应答。这种反应可能表现为轻微的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也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状况。随着临床用药的广泛和复杂化,药物过敏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因此,深入了解药物过敏的原因、症状及预防措施,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过敏的原因
药物过敏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个体体质、药物特性、药物相互作用等多个方面。
个体体质因素:首先,个体的过敏体质是药物过敏的重要原因之一。某些人天生就对某些物质具有过敏反应的倾向,这种过敏体质会增加药物过敏的风险。此外,遗传因素也在药物过敏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与阿司匹林过敏的关联已被广泛研究。
药物成分与特性:部分药物成分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容易引发免疫反应。例如,抗生素、非甾体消炎药、抗癫痫药等,在与体内免疫系统发生反应时,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此外,药物的物理化学反应也是导致过敏的原因之一,如药片表面的涂层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药物生产过程与质量问题: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受到污染,如微生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残留,这些污染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同时,药物质量不佳,如纯度不够、杂质过多等,也可能增加过敏的风险。
药物相互作用:当一种药物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代谢、排泄等过程发生改变,从而引发过敏反应。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发生在不同种类的药物之间,也可能发生在同一类药物的不同品种之间。
患者个体差异: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性别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药物的过敏反应。例如,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药物蓄积和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的症状
药物过敏的症状多种多样,涉及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方面。
皮肤症状:皮肤症状是药物过敏中最常见的表现,包括红斑、丘疹、风团等,伴有瘙痒感。严重时可能出现皮肤红肿、渗出,甚至形成水疱、大疱。这些皮疹可能局限于某一部位,也可能广泛分布于全身。
消化系统症状:药物过敏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引起消化道出血、胃肠黏膜水肿等,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呼吸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这可能是由于过敏导致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等。严重时可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心血管系统症状:药物过敏还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出现心慌、心悸、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表现为意识丧失、脉搏微弱、血压急剧下降等。
全身症状:有些药物过敏反应会引起全身性的症状,如发热、乏力、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这些症状通常表明过敏反应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治疗。
药物过敏的预防
药物过敏的预防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了解药物过敏史:患者在就诊时应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包括曾经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种类、症状及严重程度等。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严格遵循医嘱: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种类、剂量或用药方式。同时,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避开过敏性药物:对于已知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在必须使用的情况下,应进行充分的皮肤试验和观察,以确保安全。
增强体质与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有助于减少药物过敏的发生。患者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硒的食物,保持饮食均衡和规律。
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对于易过敏体质者,应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可及时服用抗过敏药物缓解症状,并尽快就医。
加强药物监管与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对药物的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药品的纯度、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应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过敏反应。
在当前的新冠疫情期间,人们普遍在服用各种药物,因此需要特别警惕药物过敏的风险。如果出现全身瘙痒等症状,应立即评估症状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处理药物引起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