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发布最新指南:儿童肥胖这样诊断和治疗
中华医学会发布最新指南:儿童肥胖这样诊断和治疗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儿童肥胖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会增加成年后患慢性病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布了《中国儿童肥胖诊断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为家长和医生提供了权威指导。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肥胖?
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专家共识指出,2岁以上的儿童建议使用体质指数(BMI)来诊断肥胖。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BMI标准:
- 2~5岁儿童可以参考“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中的参考界值点。
- 6~18岁儿童可以参考“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中相应性别、年龄组的BMI参考界值点。
- 18岁时,无论男女,BMI的超重界值点为24 kg/m²,肥胖界值点为28 kg/m²。
对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建议使用身长的体重来诊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实测体重大于同年龄、同性别和同身长的正常人群体重平均值的2个标准差(Z评分>+2)为“超重”,大于3个标准差(Z评分>+3)为“肥胖”。
儿童肥胖的治疗与预防
调整饮食结构
专家共识建议,肥胖儿童应控制膳食总能量摄入,做到吃饭八分饱。日常膳食要做到食物多样,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杂豆的比重,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鱼、禽、蛋、瘦肉、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
同时,要减少高油、高盐和高糖及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点、含糖饮料、糖果等。肥胖儿童青少年减重过程中,建议膳食能量应在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
增加身体活动
专家建议,儿童每天应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同时,要减少久坐时间,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等行为。
改善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限制屏幕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家庭和学校的预防措施
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以身作则,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孩子提供健康的食物选择,保证食材新鲜,营养搭配合理,使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饮食运动观念,在成长中给予必要的支持和行为指导。
学校环境
学校食堂应制作健康营养、低热量的食物,不鼓励孩子在进食速度方面进行比赛。开展饮食健康相关课程及讲座,让孩子认识食物的种类及热量值。组织户外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足够的运动时间。
儿童肥胖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家长、学校、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儿童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远离肥胖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