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防破伤风,这些小习惯你get了吗?
秋冬防破伤风,这些小习惯你get了吗?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得干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出现皮肤干裂等问题,这也使得破伤风的感染风险随之增加。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在这个季节,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破伤风的预防。
日常生活中的风险点
破伤风的感染往往源于一些看似平常的意外。比如,58岁的王大娘在地里干活时,不慎被一根干枯树枝扎进手掌。由于伤口较小,她没有太在意,只是简单贴了个创可贴。然而,十几天后,她开始出现伤口红肿、疼痛,甚至张口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经医院诊断,王大娘患上了破伤风,而罪魁祸首正是那根未及时处理的树枝。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诸多容易被忽视的破伤风风险点:
尖锐物体的威胁:树枝、铁钉、玻璃碎片等尖锐物体容易造成刺伤,这些伤口往往又深又窄,容易形成厌氧环境,为破伤风梭菌的繁殖提供了理想条件。
伤口处理不当:很多人在受伤后只是简单地用创可贴敷住伤口,却忽视了彻底清洁和消毒的重要性。残留的异物和细菌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特殊人群的高风险:某些职业人群,如建筑工人、农民、野外作业人员等,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更容易接触到破伤风梭菌。此外,儿童在玩耍时也容易受伤,需要特别注意防护。
科学预防小贴士
破伤风虽然危险,但通过科学预防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以下是一些简单实用的预防建议: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受伤后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去除表面的污垢和细菌。对于较深的伤口,可以用碘酒或酒精进行消毒。避免包扎过紧,保持伤口通风干燥。
及时接种疫苗: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儿童时期完成基础免疫后,建议每10年加强一次疫苗接种。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建筑工人、农民、野外作业人员等,更应该重视疫苗接种。
正确处理伤口:如果伤口较深或被污染,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以提供即时的保护。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接触尖锐物品。户外活动时注意个人安全,避免受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清洗和消毒家庭用品。
关注特殊人群: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要特别注意防护。一旦受伤,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预防处理。
破伤风疫苗接种指南
关于破伤风疫苗的接种,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儿童接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在出生后第3、4、5月龄连续接种3针百白破疫苗,1岁半至2岁时再次加强1针,6岁时再加强1针。完成全程免疫后,机体内破伤风抗体水平可维持5~10年。
成人接种:成年人如果已接种过3针基础免疫的破伤风疫苗,在受伤后的5年内不需要再做任何破伤风的预防。超过最后1次注射后5年的高风险伤口或超过全程免疫最后1次注射后10年的所有伤口,只需加强1针破伤风疫苗。
高风险伤口处理:对于高风险伤口(如深而窄的伤口、被污染的伤口),如果既往未接种过或记不清楚是否接种过破伤风疫苗,需要在第0、1个月和7个月各注射1针破伤风疫苗,并同时尽早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
破伤风的预防关键在于要按照正确的途径进行预防,正确认识并了解破伤风的预防方法,可以避免掉进“外伤出血后一定要注射破伤风针”的误区。
秋冬季节,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做起,科学预防破伤风,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