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冒牌医生案引出的警示:如何防范非法行医
汕头冒牌医生案引出的警示:如何防范非法行医
近日,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一起假冒医生案件,被告人阿民因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非法行医,导致患者死亡,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起案件再次敲响了非法行医危害公众健康的警钟。
非法行医的危害
非法行医,即未取得合法执业资格而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更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若造成严重后果,刑罚将加重至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行医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健康风险:非法行医者往往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无法准确诊断病情,更无法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在汕头市的这起案件中,被告人阿民在未取得医师资格的情况下,擅自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悲剧发生。
经济损失:非法行医往往伴随着欺诈行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患者对健康的渴望,收取高额费用却无法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使患者蒙受经济损失。
信任危机:非法行医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加剧了医患矛盾。
非法行医的现状
近年来,尽管国家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非法行医现象仍屡禁不止。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仅上半年就查处了多起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违规案件,涉及违规储存药品、非法渠道购进药品、销售网络禁售药品等违法行为。
例如,重庆兴瑞康大药房有限公司因在核准地址以外储存药品,并通过微信群直播推广销售药品,被处以罚款195万元;潍坊康信大药房有限公司通过药房网商城平台销售从非法渠道购进的药品,被处以警告、没收涉案药品、罚款10.5万元的行政处罚。
如何防范非法行医
面对非法行医的威胁,公众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呢?以下几点建议值得参考:
核实资质:选择医疗机构时,首先要查看其是否持有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诊所备案证》。同时,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医生的执业资格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性。
警惕低价诱惑:如果遇到价格明显低于市场水平的医疗服务,要格外警惕,这很可能是非法行医的陷阱。
保护隐私:在就医过程中要注意个人信息和身体隐私的安全,避免在不正规的医疗机构暴露过多个人信息。
及时举报:如果发现可疑情况,应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防止更多人受害。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品时,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药店或医疗机构,不要通过社交软件、短视频直播平台等非正规渠道购买。
关注禁售药品目录:了解国家禁止网络销售的药品目录,不要在网上购买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
非法行医严重威胁着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防范。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严惩不法分子;另一方面,公众也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共同维护医疗秩序和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