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考语文必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秘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考语文必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秘籍

引用
腾讯
12
来源
1.
https://weread.qq.com/web/search/books?keyword=%E8%BE%9B%E5%BC%83%E7%96%BE%E8%AF%8D%E9%9B%86
2.
https://sj.qq.com/bookdetail/8280382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6A00HXV00
4.
https://weread.qq.com/web/search/books?keyword=%E5%94%90%E8%AF%97%E9%89%B4%E8%B5%8F%E8%BE%9E%E5%85%B8
5.
https://www.sohu.com/a/806822187_228930
6.
https://www.sohu.com/a/802957289_121921560
7.
https://www.sohu.com/a/819162400_113173
8.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8F%E8%BD%BC/53906
9.
https://m.qidian.com/ask/qenzfrhgtpe
10.
https://www.ida-a.org/sjl_sj.php?id=4745&b=3
11.
http://www.vavend.com/contents/57/507.html
1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8%BD%BC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出现频率极高的古诗词鉴赏篇目。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苏轼卓越的艺术才华,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历史感慨。本文将从创作背景、意象分析、情感表达等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首词的鉴赏要点和高考考点。

01

创作背景与整体结构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生活困顿,精神苦闷。他多次游览黄州附近的赤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词作。

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怀古伤己。上阕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奠定了全词雄浑苍凉的基调。接着通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句,描绘了赤壁古战场的壮丽景象。下阕则转入对历史人物周瑜的追忆,通过“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描写,展现了周瑜的儒雅风度和赫赫战功。最后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收尾,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短暂和功业无常的感慨。

02

意象分析与意境营造

  1. 意象分析

    • “大江”:象征历史的长河,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通过夸张和比喻,描绘出赤壁的险峻和长江的壮阔,营造出雄浑苍凉的意境。
    • “羽扇纶巾”:描绘周瑜的儒将形象,表现出其从容不迫的气度。
    • “樯橹灰飞烟灭”:运用借代和夸张,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和周瑜的军事才能。
  2. 意境营造

    • 通过自然景物与历史人物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融为一体,展现了词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追慕。
03

情感表达与人生哲思

  1. 情感层次

    • 对历史的感慨:通过“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对历史英雄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对周瑜的仰慕:通过对比突出周瑜的年轻有为,反衬自己的壮志难酬。
    • 对人生的思考:“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了词人对人生短暂和功业无常的深刻思考。
  2. 情感表达手法

    • 对比手法:将周瑜的年轻有为与自己的壮志难酬形成鲜明对比。
    •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赤壁的壮丽景色,烘托出词人内心的豪迈与苍凉。
    • 直抒胸臆:在词的结尾直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04

高考考点与答题技巧

  1. 常见考点

    • 意象分析: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营造。
    • 情感表达: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人生哲理。
    • 艺术手法:如对比、借景抒情、夸张等手法的运用。
  2. 答题技巧

    • 意象分析题:先描述意象的具体特征,再分析其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 情感表达题: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情感的层次和表达手法。
    • 艺术手法题:明确指出手法类型,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3. 答题模板

    • 意象分析:该句通过……(意象特征)营造了……(意境)的氛围,表达了词人……的情感。
    • 情感表达:词人通过……(诗句)表达了……的情感,其中运用了……(手法)的技巧。
    • 艺术手法:该句运用了……(手法),通过……(具体分析)展现了……(效果)。

掌握这些鉴赏方法和答题技巧,不仅能帮助考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更能提升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建议考生多加练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