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也有大讲究 冬季这4种洗澡方式不可取
洗澡也有大讲究 冬季这4种洗澡方式不可取
最近"南方人最近别天天洗澡"的话题登上热搜第一,引发了人们对冬季洗澡方式的关注。相对于夏天来说,冬季洗澡南北差异更大,那么在冬季应该如何正确洗澡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冬季气温低、温差大,皮肤为了适应环境,容易出现粗糙、起皮屑等现象。如果洗澡的频率还像夏天那样频繁,会加速皮肤油脂与水分丢失,甚至破坏皮肤角质层。此时,皮肤就会变得更加干燥、脆弱,进而引发瘙痒,甚至可能感染细菌。
冬季这4种洗澡方式不可取
频率太高的澡
冬季气温低、温差大,皮肤为了适应环境,容易出现粗糙、起皮屑等现象。如果洗澡的频率还像夏天那样频繁,会加速皮肤油脂与水分丢失,甚至破坏皮肤角质层。此时,皮肤就会变得更加干燥、脆弱,进而引发瘙痒,甚至可能感染细菌。
正确做法:在北方地区,比如北京,秋冬季每周洗澡1~2次即可,南方地区或者是喜欢运动的人,可以隔一天洗一次澡或者每天洗一次澡。
时间太长的澡
长时间待在浴室这种封闭的环境里,容易喘不过气。并且,洗澡时间太长还会对皮肤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皮脂膜造成影响,长此以往,没问题的皮肤也可能“洗”出问题,引起皮肤干痒。
正确做法:一般淋浴5~10分钟就足够了,即便是泡澡,最好也不要超过20分钟。特别是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不建议长时间泡澡。
温度太高的澡
水温太高易导致血管扩张,使心脏、脑部血液供应减少,有基础疾病的人甚至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猝死。
正确做法:洗澡的水温,接近人体体温37℃~38℃左右为好,一般不超过40℃。
力度很大的澡
适当搓澡对清洁皮肤有好处,但也要以皮肤不发红、不疼痛为准。如果搓澡力度太大,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加速水分流失,造成敏感、干痒,也更容易被细菌感染。所以,洗澡时适度清洁就好。
正确做法:少搓澡,健康皮肤2~4周搓一次澡就可以了。力度要轻,以皮肤不发红、不疼痛为准。
洗澡后,可以先用柔软的毛巾擦拭身体,然后尽快使用保湿身体乳锁住皮肤水分,皮肤干痒的症状也能有所缓解。
这3个时刻千万别洗澡
高热状态下
发高烧时一般不建议患者洗澡。首先,体表的水分在蒸发时会带走一部分热量,如果患者正处于体温上升期,可能会加重寒战的症状,对病情不利;其次,洗澡还会导致血管扩张、心率加快,加重高烧引起的乏力、心悸、头晕等症状。
空腹或饱食后
饭后不要马上洗澡,如果饱餐以后立即洗澡,消化道的血流量就相对减少,消化液分泌减少,会导致消化不良,也有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而且饭后马上洗澡有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甚至出现虚脱、晕倒等症状。在饱餐和空腹的情况下都不建议洗澡,最好是在饭后一小时以后再洗澡。
过度疲劳或体力透支时
长时间体力活动或剧烈运动后,血液循环处于活跃状态,立刻洗澡会加重心脏和血管负担,体质差的人还有致命危险。长时间脑力活动时,大脑对血液需求量非常大,如立刻去洗澡,血液会向体表皮肤进行转移,很可能造成大脑供血量迅速降低,从而导致晕厥。
一个小动作让健康加倍
按摩头皮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头皮松弛及脱发。可以在洗澡时将洗发水均匀涂抹在头发上,然后轻轻按摩头皮。
具体动作:
1.用双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从后脑、后颈凹陷处开始画圈按摩,慢慢上移至发际线,重复两次;
2.双手掌心分别置于太阳穴处,轻轻旋转按摩5~8次。
来源: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