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腮腺炎高发,这些科学防护措施请收好
秋冬季节腮腺炎高发,这些科学防护措施请收好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其中流行性腮腺炎尤为值得关注。这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不仅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并发症。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预防腮腺炎呢?本文为您详细介绍。
了解腮腺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耳垂下方的腮腺肿大,通常是一侧或两侧,伴有压痛和张口时的疼痛感。在腮腺肿大之前,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腮腺炎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传播:
- 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将含有病毒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
-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水杯、毛巾、餐具等)也可能导致感染。
疫苗接种:预防腮腺炎的最有效手段
接种疫苗是预防腮腺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我国自2008年起将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为18~24月龄儿童提供免费接种。2020年6月起,进一步优化接种策略,将接种剂次增加至两剂,分别在8月龄和18~24月龄接种。
这一政策调整效果显著。据统计,2004~2013年我国腮腺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4.20/10万,而2014~2016年降至13.34/10万,2017~2019年为19.48/10万,2023年更是降至6.52/10万。研究显示,两剂疫苗的保护效果可达85%,明显优于仅接种一剂的效果(61%)。
值得注意的是,4~16岁是腮腺炎的高发年龄段,而这个年龄段的部分儿童可能只接种过一剂疫苗。因此,专家建议4~16岁的儿童尽快补种一剂腮腺炎疫苗,以增强保护效果。
日常预防:从生活细节做起
除了疫苗接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腮腺炎的重要防线。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饭前便后以及咳嗽、打喷嚏后,要彻底清洁双手。避免用脏手接触口、眼、鼻。
注意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对居住环境和常用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避免人群聚集:在腮腺炎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员密切接触。
特殊人群关注:儿童和学校防控要点
儿童是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学校和托幼机构是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因此,家长和学校需要特别注意:
健康监测:每天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发热、腮腺肿大等症状,立即就医并进行隔离。
疫苗接种:确保孩子按时完成疫苗接种,特别是4~16岁儿童需要补种一剂腮腺炎疫苗。
卫生习惯培养: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共用个人物品等。
校园环境管理:学校要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特别是在疫情高发期间,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确保不留卫生死角。
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普及腮腺炎防控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腮腺炎虽然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通过科学预防,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其传播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