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腮腺炎疫情再起波澜,专家:环境因素是关键
美国高校腮腺炎疫情再起波澜,专家:环境因素是关键
近期,美国多所高校再次暴发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其中密苏里州立大学有193人确诊,伊利诺伊大学发现300例病例。尽管学生均接种过两剂MMR疫苗,仍有大量学生发病,引发对疫苗效能的质疑。专家指出,密集的生活环境和频繁聚会可能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原因。目前官方建议接种第三剂MMR疫苗以阻断疾病传播,但其有效性尚待确认。
疫情暴发:高校成为重灾区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最新报告,2025年初,美国多所高校相继暴发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其中,密苏里州立大学报告确诊病例193例,伊利诺伊大学更是发现300例病例。此外,俄亥俄州立大学、普渡大学等多所高校也相继报告了数十例确诊病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暴发的主要人群为18-24岁的大学生,且大多数患者均已完成两剂麻腮风三联疫苗(MMR)的接种。这一现象引发了公众对疫苗有效性的质疑。
疫苗接种率:存在明显差距
根据美国CDC的数据显示,2020年出生的儿童中,符合VFC标准的儿童比不符合VFC标准的儿童的MMR疫苗接种覆盖率低3.8个百分点。这一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疫苗接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专家分析:环境因素是关键
针对此次疫情,多位专家指出,高校环境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因素。罗格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佩里·N·哈尔基蒂斯(Perry N. Halkitis)博士表示:“大学生生活在密集的宿舍环境中,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聚会为病毒传播提供了理想条件。”
此外,专家还指出,疫苗保护效力随时间推移而减弱,以及病毒变异可能导致疫苗效果降低,也是此次疫情暴发的重要原因。
官方应对:建议接种第三剂疫苗
面对疫情,CDC建议所有18-24岁的大学生接种第三剂MMR疫苗,以增强免疫力。然而,这一建议的有效性尚待验证。专家指出,提高疫苗接种率固然重要,但改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校园环境消毒等措施同样不可或缺。
未来展望:防控策略需优化
此次疫情暴露出美国公共卫生体系在应对传染病暴发时的不足。专家建议,未来应加强对疫苗效果的监测,及时调整免疫策略;同时,高校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传染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此外,专家还呼吁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疫情监测和应急响应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传染病威胁。
此次美国高校腮腺炎疫情的暴发,不仅考验着美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应对能力,也为全球传染病防控敲响了警钟。在疫苗接种率下降、反疫苗情绪抬头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公共卫生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