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绅《悯农》:一首揭示古代农村经济真相的千古绝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绅《悯农》:一首揭示古代农村经济真相的千古绝唱

引用
光明网
10
来源
1.
https://news.gmw.cn/2024-02/05/content_37132147.htm
2.
https://www.sohu.com/a/805135620_120783251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4ILQI7905419N70.html
4.
https://www.sohu.com/a/851213983_121144215
5.
https://www.sohu.com/a/762220444_121124385
6.
https://www.baike.com/wikiid/7286775189969338427
7.
https://m.guoxuedashi.com/renwu/49137n/
8.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5273952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7%BB%8F%E6%B5%8E%E5%8F%B2
10.
http://www.nopss.gov.cn/BIG5/n1/2024/0205/c219544-40173703.html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流传千古的《悯农》诗,以其质朴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道出了古代农民的辛劳与不易。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绅,他通过短短四句诗,不仅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场景,更揭示了古代农村经济的残酷现实。

01

诗人李绅:从进士到宰相

李绅(772-846),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徙家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他六岁时丧父,由母亲卢氏教他经义,早年因身材矮小精悍得了“短李”的称号。元和元年(806年)李绅进士及第,任国子助教,后升右拾遗。早年的李绅敢于打破常规,他曾写了《乐府新题》20首送给元稹,这是第一位以“新乐府”来标注自己乐府诗的诗人。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任李绅为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任职于宫中,因志趣相投,当时被称为“三俊”,亦因此卷入“牛李党争”,成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长庆元年(821年)改任司勋员外郎、知制诰,次年迁中书舍人,充承旨学士。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司马。大 和七年(833年)任检校左散骑常侍,兼越州刺史,充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初任太子宾客,后任河南尹,同年六月,任为检校户部尚书、汴州刺史等职。开成四年(839年)任宣武军节度使,加检校兵部尚书。武宗即位后,李绅于会昌元年(841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担任宰相,后被封为上柱国、赵国公。会昌四年(844年)李绅因病辞去宰相职位,再次担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846年),李绅因病逝世,终年七十五岁,后因“吴湘案”被追削三次官职,子孙不得仕。

李绅在思想上推崇儒家礼义教化,淳正民风民俗。在政治上主张轻敛薄赋,去除苛政,恢复正常的赋税摇役,使得百姓发展。其作为诗人一生著有 《乐府新题》20首,原作失传。现存诗歌140首,分《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散文现存十多篇,存于《全唐文》。其创作中,近体诗紧守官韵,古体诗贴合实际,散文应用文较多。其还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首创者,早期的代表作《悯农二首》,在民间及文学史上都有一定的影响。

02

《悯农》背后:唐代农村经济的真实写照

《悯农》诗中所描绘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场景,正是唐代农村经济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唐代,尽管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逐渐成为政治和经济中心,但广大农村地区仍然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耘着土地,为国家提供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然而,农民的生活却异常艰辛。他们不仅要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如烈日、酷暑和自然灾害,还要承受沉重的赋税和劳役负担。在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下,农民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劳动成果往往被统治阶级剥削,自己却只能获得微薄的回报。

李绅的《悯农》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他通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描写,展现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场景,揭示了农村经济的残酷现实。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反问,则进一步强调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呼吁人们珍惜食物,体谅农民的艰辛。

03

历史影响:从唐代到现代的共鸣

李绅的《悯农》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共鸣,更在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在历史上,这首诗被广泛传颂,成为了教育人们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重要教材。它不仅反映了唐代农村经济的现实,更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悲惨处境,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公平和民生问题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现代农业技术已经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粮食的宝贵价值始终没有改变。《悯农》诗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应该珍惜食物,尊重劳动,关注农民的生活状况。

04

结语:跨越时空的警示

李绅的《悯农》诗以其质朴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揭示了古代农村经济的残酷现实,展现了农民的艰辛生活。这首诗不仅在唐代引起了广泛共鸣,更在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教育人们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重要教材。在现代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着我们珍惜食物,尊重劳动,关注农民的生活状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