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暴雨中的通信守护:中国移动全力保障“生命线”
西双版纳暴雨中的通信守护:中国移动全力保障“生命线”
2024年9月,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遭遇了罕见的暴雨袭击。受第11号台风“摩羯”减弱后的热带低压影响,9月8日至10日期间,全自治州100个自动气象站中有3站出现特大暴雨,51站出现大暴雨,32站出现暴雨,最大累计降雨量达368.3毫米,出现在勐腊县勐捧镇。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通信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生命线”,其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移动等通信企业的努力下,即便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西双版纳的通信网络依然保持了平稳运行,为抢险救灾和群众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雨绸缪:科技助力精准预警
早在9月5日,西双版纳州气象局就启动了三级应急响应,加强值班值守,密切监视天气变化。通过与省气象局的会商分析,气象部门准确预测了台风带来的风雨影响,并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这些预警信息不仅覆盖了自治州委、自治州政府及防汛抗旱指挥部等决策层,还通过靶向发送的方式精准触达各县(市)、有关单位负责人和信息员,确保了预警信息的全覆盖。
全力以赴:保障通信生命线
在暴雨来袭的关键时刻,中国移动等通信企业迅速响应,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通信车、卫星电话等先进设备被迅速调集至受灾区域,确保了通信网络的畅通。同时,通信企业与气象部门紧密合作,实时监测天气变化,为抢险救灾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创新驱动:应急通信的新突破
近年来,中国移动等通信企业在应急通信领域持续创新,不断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例如,无人机高空基站、便携式卫星通信设备等新型装备已在多次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通信保障的效率,也为未来应对类似灾害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经验积累:从实践中提升能力
每一次自然灾害都是对通信保障能力的一次考验。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通信企业正在逐步完善应急通信体系。从灾前预警到灾中响应,再到灾后恢复,一套完整的应急通信保障机制正在逐步完善。
西双版纳暴雨的应对过程,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应急通信领域的综合实力。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中国移动等通信企业始终坚守“通信生命线”的使命,通过科技创新和高效协同,为抢险救灾和群众生活提供了坚实的通信保障。这种未雨绸缪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响应的保障能力,不仅体现了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水平,更为今后应对类似灾害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