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协会推荐:宜昌肥鱼必打卡!
中国烹饪协会推荐:宜昌肥鱼必打卡!
“宜昌肥鱼产量突破21.58万吨,同比增长4.0%以上,名优鱼占比达到50%以上。”这是2024年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发布的最新数据,展现了宜昌肥鱼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长江特有的洄游性鱼类,宜昌肥鱼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承载着宜昌的历史味道。
宜昌肥鱼,学名长吻鮠,是长江特有的鱼类。它体延长,前部粗短,后部侧扁,吻颇尖且突出,眼小而侧上位,体色粉红,背部暗灰,腹部色浅。这种鱼类常在水流较缓、水深且石块多的河湾水域生活,主要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甲壳类、小型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
2021年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后,宜昌开始大力发展肥鱼的规模化养殖。目前,宜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肥鱼养殖基地,年产量达到1500吨,但仍供不应求。在枝江康益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肥鱼不仅供应宜昌本地市场,还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肥鱼的烹饪方法多样,但最能体现其美味的是原味肥鱼和黄汤肥鱼。原味肥鱼讲究保持鱼肉的原汁原味,通常采用清蒸或炖煮的方式,让鱼肉的鲜美充分释放。黄汤肥鱼则是在烹饪中加入黄精等中药材,使汤色金黄,味道醇厚,既有鱼肉的鲜美,又有中药的香气。
在宜昌,品尝肥鱼的最佳去处当属梅子瘦身鱼馆。这家餐厅门前设有18个暂养池,每个池宽4米、长10米,用青龙峡的山泉水养殖。肥鱼在暂养池中生长1至3个月后才会被端上餐桌,确保了肉质的劲道和品质。另一家不容错过的餐厅是小雨天活鱼馆,这里的酸菜肥鱼酸辣开胃,鱼肉鲜嫩,是许多食客的首选。
肥鱼不仅是宜昌人的餐桌美味,更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2024年,宜昌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肥鱼美食地标城市”称号。宜昌市还成立了肥鱼协会,会员涵盖养殖、餐饮、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致力于将肥鱼打造成宜昌文旅的新名片。
如今,肥鱼已从昔日的长江“野味”变成宜昌的特色美食产业。它不仅是一道菜,更凝结着宜昌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美食的追求。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来到宜昌,都不应错过这道舌尖上的三峡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