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如一日:一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护理人生
七十年如一日:一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护理人生
在泸州市人民医院的一间办公室里,86岁的杨必纯老人正和年轻的护士们轻声交流。这位四川省首位获得南丁格尔奖章的护理工作者,虽然已经退休,却依然牵挂着医院的点滴事务。
“要不是身体原因,我还要继续干下去,为患者服务。”杨必纯坦言,因小脑萎缩导致行走不便,她被迫选择了退休。但在她内心深处,这无疑让她感到无比不舍。光辉的护理生涯,已伴随她走过整整70年,她的每一份坚持,都在这沉甸甸的岁月里积淀,无形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医护人员。
从护理员到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1955年,18岁的杨必纯开始了她的护理生涯。1958年,她被派往凉山开展卫生事业,那段艰苦的岁月让她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她常常背着医疗箱,走村串寨,为需要帮助的乡亲们提供医疗服务。有一次,她得知一位患者因受到不当诊断而自杀未遂,毫不犹豫地连夜赶路,缝合了她的伤口。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这份无畏的精神让她在凉山待了整整23年,成为当地居民心中的白衣天使。
1981年,杨必纯调回泸州市人民医院,逐渐担任起护理部副主任和副院长等职务。但她始终不忘初心,热爱一线护理工作。1985年,她因勤勉尽责,荣获南丁格尔奖章,成为四川省的首位奖章获得者。
退休不褪色:坚持返聘工作
2000年,杨必纯主动申请返聘,以顾问的身份继续在医院工作。老年病科的护士长徐荣红回忆,杨老不仅为老年病科、更是全科的护理工作带来了无数的指导和鼓励。每周,她都会亲自走访所有病房,用自己的经验和关怀,为年轻护士提供支持。
提起杨必纯的坚守,谁都无法忽视她在工作中的付出。曾经,她在查房时不慎摔倒,导致头部血肿,经过治疗仍坚持完成查房,直到确保每位患者的情况都得到关注,才终于回到病床。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正是她数十年来无私奉献的缩影。
心系护理事业:社区卫生工作的开拓者
1995年,杨必纯选择辞去副院长职务,再次回到一线,成为“城市里的赤脚医生”,开展深入社区的卫生宣传工作。这一决定,不仅展示了她对护理事业的不懈追求,更为泸州市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无数居民掌握健康知识,建立健康档案,推动了城市医疗的进步。
不服老的精神:期待重返工作岗位
虽然杨必纯的身体状况不再允许她像以前那样拼搏,但她心中依然燃烧着那份为患者服务的热情。她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期待着身体状况好转后,能够重返工作岗位,哪怕是去社区医院出一份力。“待我养好身体,我还想去社区医院帮忙,继续为患者服务”,这句朴实的话语,表达出了她不屈服于年龄与身体的决心。
杨必纯的故事不仅令人动容,更是整个护理界的骄傲。她用自我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白衣天使”的本色。这样的传奇经历,是对无数医护人员的激励,也是对整个社会的深刻启示。
在这快节奏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坚持一件事如此之久。而杨必纯正是这样一位用心守护健康的医疗工作者。她的故事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哪个领域,只要心中有爱,便能在岁月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她的献身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更多的人,在护理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