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轰炸
重庆大轰炸
重庆大轰炸是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侵华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城市商业区、平民聚居区实施了6年10个月的无差别轰炸。轰炸造成重庆32829人直接伤亡、6651人间接伤亡,房屋损毁11814栋、21295间,财产损失约合100亿法币(当时国民政府货币)。其中,大规模的无差别轰炸持续3年(1939年-1941年)。6年多的轰炸造成重庆3万多人直接伤亡、6600多人间接伤亡,财务损失约100亿元法币(当时中国的法定货币),平民居住区、学校、医院、外国使领馆等均遭到轰炸。
重庆大轰炸
事件背景
1937年10月29日,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处于不利的形势下,蒋介石确定了以四川为抗日大后方,提议以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次日,国民政府举行国务会议,接受国防最高会议的决定。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宣称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
重庆大轰炸
1938年10月4日,日本正式轰炸重庆市区,从1939年1月开始,日机空袭迅速升级,对重庆的轰炸愈来愈猛烈。特别是1941年6月5日傍晚,在日机对市区长达5个多小时的疲劳轰炸中,终于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接死于轰炸人数最多的一次惨案,即较场口大隧道窒息惨案。
参战飞机
1941年初,日军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先向中国集中力量空袭,发动名为《102号作战》的大规模轰炸。在1月至8月,超过3,000架次飞机空袭重庆,当中包括夜间空袭。6月5日,从傍晚起至午夜连续对重庆实施多小时轰炸。重庆市内的一个主要防空洞部分通风口被炸塌引致洞内通风不足(据幸存者曾婉清说当天有汉奸为日军飞机发信号,日军是有目标地轰炸洞口和通风口的),洞内市民因呼吸困难挤往洞口,造成互相践踏,以及大量难民窒息,估计数以千人死亡(当时的官方没有公布权威的伤亡数字)。
美国LIFE杂志记者所拍1941年大轰炸图片
1941年中以后,日军为准备在太平洋发动战争,陆、海军航空队主力从中国抽出。之后对重庆只有零星轰炸。到了1943年8月以后,日军再无能力空袭重庆,重庆大轰炸告一段落。
重庆大轰炸
伤亡情况
重庆大轰炸被认为是与南京大屠杀同等性质的事件。大规模的无差别轰炸持续3年(1939年-1941年)。6年多的轰炸造成重庆3万多人直接伤亡、6600多人间接伤亡,财务损失约100亿元法币(当时中国的法定货币),平民居住区、学校、医院、外国使领馆等均遭到轰炸。
中国军队预警敌机来袭
空袭后的重庆中心市区重庆大轰炸是二战期间对参战国首都(陪都)大规模轰炸之一重要战例。日方原本希望依靠威慑性轰炸促使中国军民投降,但国民党政府在八一九大轰炸后发布《国民政府令》,正式确认重庆为“陪都”,且“还都以后,重庆将永久成为中国之陪都”,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作为报复行动,1944年之后,从中国成都新津机场起飞的美国B-29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空袭中几近毁灭的日本为此次战争付出了沉重代价。
局部
战略反击
苏联航空志愿队于1938年10月进驻重庆,开始反击日本轰炸,以20多架伊-15,伊-16战斗机对抗80多架日军战斗机和轰炸机,击落敌机数十架。
轰炸后果
损失惨重
受害者上诉
2012年9月10日,重庆大轰炸15名受害者正式向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提交了诉状,而被告为日本政府,“首次本土起诉”正式进入司法程序。这是多年来中国民间对日本进行诉讼,要求索赔。此前,重庆大轰炸受害者于2006年至2009年期间,在日本东京地方裁判所提出过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