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冠心病: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开始
远离冠心病: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开始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9亿,其中冠心病患者超过1000万,每1000人中就有7.7人患有冠心病。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健康隐患。冠心病,这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已经悄然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重大杀手。
冠心病是如何形成的?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核心是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脂质代谢失常:当体内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脂质过多时,它们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脂肪斑块。这些斑块逐渐增大,导致血管腔狭窄。
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在脂质沉积的刺激下,会发生炎症反应。这会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促进斑块的形成和不稳定。
血栓形成:不稳定的斑块容易破裂,暴露出内部的脂质物质。这会激活血液中的凝血系统,在斑块表面形成血栓,进一步阻塞血管。
心肌缺血:随着血管狭窄和阻塞的加重,心脏供血不足,心肌开始缺血缺氧。严重时可导致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哪些因素会增加冠心病风险?
高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据统计,血压每升高20mmHg,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一倍。
高血脂: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会显著增加冠心病风险。研究显示,血胆固醇含量高于260毫克/100毫升者,冠心病发病率是低于200毫克/100毫升者的5倍。
高血糖:糖尿病患者中约70-80%死于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疾病。高血糖会加速血管病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吸烟: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栓形成。研究发现,吸烟者动脉硬化的程度比不吸烟者严重得多,且戒烟后危险性可显著降低。
肥胖:过重或肥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香港数据显示,男性中有38%存在过重或肥胖问题。
不良生活方式:缺乏运动、高脂肪饮食、过度饮酒等都会增加冠心病风险。
家族遗传:有家族史的人群,冠心病发病风险更高。
如何预防冠心病?
健康饮食:采用类似地中海饮食的模式,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和鱼类,减少红肉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限制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的摄入。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步走、慢跑或游泳。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对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BMI(体质指数)应控制在18.5-23.9之间。
管理压力:长期精神紧张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
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遵医嘱用药:如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应遵医嘱服用相关药物,控制病情。
冠心病虽然可怕,但通过合理预防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注心脏健康,远离冠心病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