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纳帕海湿地:5万只候鸟见证的生态奇迹
香格里拉纳帕海湿地:5万只候鸟见证的生态奇迹
“2023年,纳帕海的越冬候鸟数量突破5万只,其中黑颈鹤从1984年的61只增长到506只,黑鹳数量更是达到258只。”这一串令人振奋的数字,见证了香格里拉市纳帕海湿地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效。
纳帕海,藏语意为“森林背后的湖泊”,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是横断山脉核心区域的一颗生态明珠。这里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季节性湖泊,雨季时湖水充盈,形成大片湖泊;旱季时湖水退去,露出沼泽草甸,变成依拉草原。这种独特的地理特征,使其成为众多珍稀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近年来,香格里拉市全力推进纳帕海湿地的生态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首先是退耕还湿政策的实施,通过减少人为干扰,恢复湿地自然生态。其次是社区共管模式的创新,鼓励当地村民参与生态保护,形成多方联动的保护机制。同时,还实施了禁渔令,控制家猪放养,减少对湿地生态的破坏。
这些保护措施的效果是显著的。据统计,纳帕海的鸟类种类和数量都在逐年增加。除了黑颈鹤和黑鹳,这里还吸引了白尾海雕、斑头雁、赤麻鸭等多种珍稀鸟类。纳帕海保护所所长冯志平介绍,黑颈鹤的作息习惯与人类相似,早晨8点半左右去觅食,中午需要午休,下午5-6点再次觅食。这种和谐共生的景象,正是生态保护成效的最好证明。
更令人欣喜的是,纳帕海的生态环境改善,不仅体现在野生动物数量的增长上,还带动了当地社区的发展。村民们从生态保护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不仅自发参与到生态保护中,还成为了巡护员。这种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如今的纳帕海,已经成为国内黑鹳种群数量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这片高原湿地,不仅为珍稀鸟类提供了安全的栖息之所,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生态之美的理想场所。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纳帕海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