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必打卡:鹤鸣&大慈寺,两家百年茶馆的别样风情
成都必打卡:鹤鸣&大慈寺,两家百年茶馆的别样风情
成都的茶馆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清末时期,这座城市的516条街巷中就有454家茶馆。而在这众多茶馆中,鹤鸣茶社和大慈寺茶社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家,它们不仅见证了成都的百年沧桑,更承载着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记忆。
鹤鸣茶社:百年老店的市井记忆
鹤鸣茶社始建于1923年,是成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茶馆之一。它位于人民公园内,环境古色古香,充满了川西特色。茶社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充满了川西特色。在这里,你可以一边品味茶香,一边聆听关于它的历史故事,感受岁月的沉淀。
鹤鸣茶社的茶具别具一格,使用的是传统的“盖碗儿”——由茶碗、茶盖、茶船子三件头组成,有三炮台之称,同时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川人饮盖碗茶一般有五道程序:一是净具,二是置茶,三是沏茶,四是闻香,五是品饮。使用茶盖有特殊的讲究:茶盖朝下靠茶船是招呼堂倌添水;茶盖上放个小东西如树叶、火柴、小石头等表示我只是暂时离开,莫收盖碗;茶盖朝外斜靠茶船——外地人求助时会这样放;茶盖立起放茶碗旁,老茶客要赊账,茶馆老板一般不会点破,会给客人留面子;茶盖朝上放进茶碗是通知茶馆老板,可以收茶碗了。不懂这些规矩,乱放茶盖当心闹笑话。
在鹤鸣茶社,喝茶不仅是简单的品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这里曾是公教人员求职谋生的“交易市场”,每年农历六月和腊月假期中,公教人员都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和就业的竞争,他们每日到鹤鸣茶社等聘书。老成都人戏称此事为“六腊战争”。解放前,鹤鸣的茶客大都是学校的教职员工和“进可为官,退可为教”的公务人员。那时候,公教人员的工作很不稳定,大家常聚集在一起互通信息。
大慈寺茶社:禅意盎然的茶道体验
与鹤鸣茶社的市井气息不同,大慈寺茶社则散发着浓郁的禅意。位于大慈寺内的这家茶馆,环境清净雅致,完全展示了成都的市井文化,和鹤鸣茶社差不多,但是大慈寺的景色比人民公园要更好。这里除了小食之外,也可以尝尝大慈寺的素斋。
大慈寺茶社的茶品以碧潭飘雪、毛峰等为主,其中碧潭飘雪将毛峰与花香完美结合,深受茶客喜爱。茶社内环境古香古色,装饰风格有特色,室外、院子中间和室内都有座位可以喝茶,品茶最低消费30元每位茶叶味道不错,竹制桌椅、盖碗茶品茶别有一番老茶馆风味。
在大慈寺茶社,你不仅能品尝到香茗,还能享受到寺院的宁静氛围。无论是天气晴好,还是绵绵细雨,来到大慈茶园喝茶品茗,三五好友谈笑聊天,享受安逸的午后时光,都是别有一番韵味,在寺院的清净雅致中体验一种禅茶一味的意境。寺内不时会有大和尚讲经,听着梵音,品着香茗,感受心灵的宁静。
茶馆里的成都味道
无论是鹤鸣茶社还是大慈寺茶社,都保留了成都茶馆的传统特色。竹靠椅、景瓷盖碗、紫铜长嘴大茶壶,这些传统茶具在这里都能找到。而茶馆里的小吃更是不容错过,钟水饺、龙抄手、蛋烘糕、糖油果子,每一口都能让你感受到成都美食的独特魅力。
在茶馆里,你还可以欣赏到川剧变脸、掏耳朵等传统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茶馆的特色,更是成都人生活情趣的体现。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成都人爱喝茶嗑瓜子绝对是天性!30元体验正宗盖碗茶,提溜个水壶找位置坐下,开始泡茶嗑瓜子,偶尔还有鸽子来求食,巴适。”
茶馆里的现代新意
虽然保持着传统特色,但这两家茶馆也在与时俱进。在小红书上,不少网友分享了他们的新体验。有人在鹤鸣茶社尝试了新式的养生茶,有人在大慈寺茶社体验了创意茶点,还有人发现了石经寺附近新开的“收荒匠的茶”,这家新中式茶馆不仅环境宽敞舒适,茶品也别具一格,入口醇厚,花香清幽,口感丰富得不得了,完全没有苦涩感,跟那些普通茶饮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成都的茶馆文化,正是在这样的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它不仅是成都人生活方式的体现,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悠闲与自在。所以,下次来成都,不妨给自己留出小半天时间,放缓脚步,去茶馆泡一泡,感受那份独特的成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