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朔门古港:千年商港重现天日,揭秘海上丝绸之路繁华
温州朔门古港:千年商港重现天日,揭秘海上丝绸之路繁华
2021年10月,一场意外的考古发现震惊了世界。在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望江东路东段,一座沉寂千年的古港遗址重见天日。这便是朔门古港遗址,一个被誉为“国内唯一、世界罕见”的重大考古发现。
惊世发现:千年古港重现天日
朔门古港遗址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自发掘以来,考古工作者已揭露约9000平方米的遗址区域。这里不仅发现了朔门和奉恩门两座城门、瓮城、城墙等城市建筑遗迹,更令人惊喜的是,遗址内保存了多达10座码头、3艘沉船以及大量瓷器、漆器等珍贵文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号沉船。这艘残长16米、宽4.1米的宋代沉船,不仅展示了精湛的造船工艺,还在船头、船尾和船舷附近发现了6个个体的人骨架遗存,包括成年男女和儿童。沉船周围出土的文物约60件,以瓯窑、龙泉窑瓷器为主,还有漆器、铁器等,生动再现了古代海上贸易的繁荣景象。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
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证据。遗址出土的瓷器中,龙泉窑青瓷占比超过50%,总数达55285件(片),这充分证明温州港是龙泉窑瓷器外销的重要启航港。
此外,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玻璃发簪残件,经分析主要分为钾钙玻璃和钾铅玻璃两类,这些玻璃制品很可能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播至国内外其他地区。动植物遗存的发现同样丰富,考古人员在92升土样中收集到53个种属的13748件标本,其中南宋地层中出土的棒锥螺壳顶带有明显的食用痕迹,反映了当时温州人的饮食习惯。
港城一体的典范
朔门古港遗址展现了独特的港城一体模式。遗址不仅包括港口设施,还保存了完整的城市建筑体系。新发现的奉恩门(又称海坛门)宽2.8米,城墙厚约6.2米,这一发现填补了温州城市考古的空白,使得史书记载的宋代温州城十座城门位置得以完整确定。
遗址内的码头体系尤为丰富,包括台阶斜坡复合式码头、斜坡式码头、分级月台式码头等多种类型,堪称宋元时期码头建筑的杰出范例。这些设施与城门、城墙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港口城市体系。
保护与传承:打造世界级文化名片
面对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温州市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决定。为了保护遗址,望江路下穿通道工程特意绕行50米,虽然增加了2亿多元的投资,但这一决策体现了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
目前,温州正积极推进朔门古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申报工作,已面向全球招标规划设计方案。未来,这里将建设沉船修复工作室和临时展示馆,为公众提供了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平台。
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体系的文化内涵,更为世界航海文明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这座千年古港,正在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向世人讲述着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