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央视春晚吉祥物“巳升升”:从甲骨文到唐代如意的设计之旅
揭秘央视春晚吉祥物“巳升升”:从甲骨文到唐代如意的设计之旅
2025年央视春晚吉祥物“巳升升”自亮相以来,就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这个融合了传统与现代设计手法的吉祥物,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卡通形象,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
独特设计:从甲骨文到唐代如意
“巳升升”的设计灵感源自多个传统文化元素,其中最核心的是甲骨文中的“巳”字。甲骨文的“巳”字形似胎儿在母体中的蜷曲姿态,象征着生命的孕育和成长。这一古老的符号,经过设计团队的巧思,被转化为吉祥物的整体造型,既体现了生肖蛇的特征,又蕴含了生生不息的美好寓意。
在具体设计元素上,“巳升升”头部的轮廓和脸颊上的螺旋形状,借鉴了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银质鎏金如意。这件文物不仅是唐代工艺的精品,更因其精美的造型和吉祥的寓意,成为了“巳升升”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如意云头的曲线,被巧妙地融入吉祥物的脸部设计中,使其呈现出一种既古朴又可爱的视觉效果。
文化内涵:三星堆青铜蛇的神韵
除了唐代如意,“巳升升”的设计还参考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蛇。这条青铜蛇体型硕大,蛇身饰有菱形纹和鳞甲,蛇尾上翘并向前内卷,展现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气质。设计团队将青铜蛇的某些特征,如眉眼的歧羽纹和臣字目,巧妙地融入吉祥物的面部设计中,使其既有现代感,又不失传统文化的韵味。
更值得一提的是,“巳升升”身上的装饰细节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吉祥物头部装饰的小蝙蝠,寓意“福从头起”;尾巴点缀的寿字盘长结,则寓意“尾随如意”。这些传统吉祥符号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吉祥物的文化内涵,也使其更加符合春节喜庆祥和的氛围。
创作历程:八次修改背后的匠心
“巳升升”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反复的推敲和修改。据设计团队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高鹏教授介绍,整个设计过程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时,塑造出一个既可爱又富有亲和力的蛇形象。
“很多观众对蛇存在天然的恐惧心理,所以我们需要在设计中不断推翻重来。”高鹏表示,为了克服这一难题,设计团队进行了多达8次的重大修改。他们不断调整吉祥物的动态和表情,使其更加憨态可掬、喜庆祥和。同时,团队还注重细节的处理和色彩的搭配,力求让吉祥物的形象更加生动、饱满。
值得一提的是,高鹏教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曾参与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多个大型国家级设计项目。此次参与央视春晚吉祥物设计,对他来说既是一次新的挑战,也是一次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良机。
走红背后: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巳升升”的走红,不仅仅是因其可爱的外观,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设计价值。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吉祥物,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通过挖掘和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团队成功创作出了一件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作品,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正如高鹏教授所说:“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中小学师生自发用中英文介绍‘巳升升’,大家通过吉祥物向世界介绍我们的春节,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感到特别欣慰。”这番话道出了“巳升升”设计的初衷和意义——通过一个小小的吉祥物,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