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纳米酶技术革新肉类检测:从实验室到餐桌的安全守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纳米酶技术革新肉类检测:从实验室到餐桌的安全守护

引用
中国科学院
10
来源
1.
http://rcees.cas.cn/kx/kxpj/kpwz/202405/t20240510_7157180.html
2.
https://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CB_AllBulletinDetail.php?stockid=000895&id=9900360
3.
https://www.chntox.org/home/tzgg/tzgg_detail/id/861.html
4.
https://www.opticsjournal.net/Articles/OJ1629e63fa9944eb8/FullText
5.
https://www.spgykj.com/article/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4030448?viewType=HTML
6.
https://www.mbiosh.com/column/pathogenic-bacteria/fashion-information/28704
7.
http://www.primandposie.com/2024/0611/c13309a238434/page.htm
8.
http://chinafoodj.ijournals.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H20240327003&flag=1
9.
http://www.xumujob.com/mation/5773.html
10.
https://www.shiyanjia.com/knowledge-articleinfo-7814.html

2024年8月,山东菏泽一家网红羊肉汤店因食品安全问题登上热搜。一位名叫B太的网红在食用了该店的羊肉汤后,出现严重腹泻症状,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更凸显了肉类食品检测技术亟待升级的现实需求。

事实上,这并非个案。近年来,从注水肉到病死肉,从抗生素残留到微生物污染,肉类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而传统的检测方法往往耗时长、操作复杂,难以满足快速、现场检测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纳米酶传感系统,为肉类食品安全检测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纳米酶是一种具有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它结合了纳米材料的高催化效率和生物酶的高选择性,同时克服了传统生物酶易失活、成本高的缺点。在肉类检测中,纳米酶可以作为生物传感器的核心组件,通过与目标物质(如细菌、毒素等)发生特异性反应,实现快速、灵敏的检测。

中国农科院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纳米酶与噬菌体结合,开发出一种新型生物传感器。噬菌体是细菌的天然病毒捕食者,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稳定性。当目标细菌存在时,噬菌体能够特异性地吸附在细菌表面,进而抑制纳米酶的催化活性,导致显色反应减弱或消失。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即可快速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目标细菌。

这一技术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1. 高灵敏度:检测限低至0.77 × 102 CFU/mL,远低于传统方法
  2. 高特异性:只对目标细菌产生反应,不受其他菌株或死菌干扰
  3. 快速便捷:检测过程简单,无需复杂设备,适合现场快速检测
  4. 成本低廉:纳米酶易于大规模生产,降低了检测成本

目前,该技术已在多种食品基质中得到验证,包括即食食品、腌制食品等,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纳米酶传感系统有望成为肉类食品安全检测的“利器”,为保障公众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科技防线。

当然,任何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都需要时间。纳米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检测条件的优化、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建立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项技术的出现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解决肉类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纳米酶技术的出现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我们期待这项技术能够早日实现产业化,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贡献科技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