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一首《画堂春》将一段苦恋无果,悲痛终生的感情完美呈现
纳兰性德一首《画堂春》将一段苦恋无果,悲痛终生的感情完美呈现
纳兰性德的《画堂春》是一首感人至深的爱情词,词中所表达的苦恋无果、悲痛终生的情感,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这首词不仅展现了纳兰性德卓越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复杂而矛盾的人生境遇。
以前,有好友开玩笑说:你怎么老是情啊爱的。我回道:这得问问那些大诗人和大词人。
纳兰性德,清代词人,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洲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首词的大意是:
明明是天生一对,天作之合,应该一生一世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却偏偏两地分隔,两处相思,怎教人不黯然销魂。
相互思念,盼望着相互厮守,却不能彼此亲近。
看着这一年一年的春色,真不知都是为谁而来?
蓝桥相遇,因求水解渴而缔结良缘,并不是难事。
难的是,即使有不死的灵药,也不能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与她相会,纵有深情却难以相见。
如果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可以渡过天河团聚。
即使做一对贫贱夫妻,那也甘心情愿。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不太清楚,有一种观点认为是悼亡词。因为心上人去世以后,纳兰写了这首词怀念这一段感情。这个心上人,是他的妻子还是另有其人,就很难考证了。也有人说,词中所写是一个“入宫女子”,可能是纳兰的表妹谢氏。看来在表妹没有入宫时,纳兰是有机会与她结为夫妻的,没想到还没有付诸行动,表妹就被选入宫了。
倒是觉得“蓝桥”的典故蛮浪漫的。传说,裴航从鄂渚与樊夫人一同回京途中,见江海碧水,两岸青山,清风徐来,诗兴大发,便赠诗一首,樊夫人答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有一天,裴航路过蓝桥驿,遇见一老妪,因口渴向其求饮,老妪让云英端来凉水给裴航饮用,裴航一见倾心,二人自此结下不解情缘。后裴航按照老妪要求,找来月宫中玉兔用的玉杵臼,二人终于结为连理,双双入玉峰,羽化成仙而去。在这里,纳兰用裴航与云英蓝桥相遇的传说,抒发心中离愁,寄托对深爱之人的思念。
纳兰容若的这首《画堂春》,所描写的爱情,与其以往大多数描写爱情的词不同。以往,纳兰的爱情词,总是缠绵悱恻,就像是一种呢喃自语。而这一首词仿佛换了一个人,急促的爱情表白,更增加了一种苍凉的悲怆。可以说,这是纳兰词中最感动人的一首词。
全词直抒胸臆,落落大方,将一段苦恋无果,乃至悲痛终生的感情,完美呈现,丝毫没有其他爱情词中小女人式的委婉,表达了其纵然无法相守,也保留着一线美好的愿望和期盼。
纳兰容若出身于高门显贵,可以说是衔着金钥匙出生的,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他偏偏最想要爱情,却总是不能得随心愿,一生为情所困、为情所苦。因此,纳兰容若写下了许多深情而悲伤的爱情诗词。
世间是不存在完美的。美,需要缺憾来装点。失去了,才知谁更值得珍惜。月光宝盒只存在于神话故事中,即使上天赐予一个完美的结局,但其中一定少不了残缺。所以,人呢,又何必苦苦追求什么完美。纳兰心事,唯他自知,你我皆是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