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校园打卡:百年建筑与现代设计的碰撞
苏大校园打卡:百年建筑与现代设计的碰撞
漫步在苏州大学的校园里,一座座充满历史感的建筑与现代化的教学楼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校园风景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矗立在校园中心的林堂(钟楼)。
百年建筑见证历史
林堂始建于1901年,1903年落成,是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初创时的主楼。这座具有122年历史的建筑,见证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钟楼由英国设计师设计,采用了典型的西式建筑风格,主体三层,局部六层,总高24米。主楼底层东西两侧向北延伸两间平屋,平面呈“n”形,基本对称。大楼位处校园轴线中心,主入口朝北,南向面对中心草坪操场。
钟楼的建筑设计精巧,北立面底层外有露天走廊,走廊以大门分为两侧,每一侧分为三间,下用红砖砌墩,上置花岗石罗马式古典石柱,石柱上以红砖发拱券相联接,两侧共有罗马式古典石柱六根,增加了墙立面的层次变化。整个建筑立面以红砖叠砌,不加粉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
钟楼内部空间宽敞,主要楼层层高4.5米。二层西端设有大型贯通空间,为可容纳500人左右的会议厅,内装修按美国教堂陈设式样设计,门窗、墙身上的雕花精巧,富有西欧雕塑艺术风格。大楼里面有课堂、藏书室、化学实验室、生理学实验室,而大课堂均四面明亮,空气透畅,所有的木器均在美国定做,堪称精雅。
钟楼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四面钟。1903年钟楼基本完工时,只有一大自鸣钟(此钟为以前博习书院所留,只有一面计时钟)。1934年,早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的陈霆锐博士和他的夫人慷慨捐款,为钟楼重置了一套四面报时钟,这便是目前钟楼上钟的由来。这套钟的式样非常美观,四面均镌有格言,东面为“明德新民”,南面为“自强不息”,西面为“达才成德”,北面为“笃学力行”。
现代设计展现活力
与百年历史建筑相得益彰的是苏州大学新校区的现代建筑设计。独墅湖校区的炳麟图书馆以其独特的“水晶莲花”造型,成为了校园内的新地标。这座现代化图书馆不仅在外观上令人印象深刻,更在功能设计上体现了健康共享的理念。
炳麟图书馆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需求,通过开放的空间布局和绿色建筑设计,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舒适、健康的阅读环境。图书馆内部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系统,减少了能源消耗,同时也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亲近自然的阅读空间。2007年,该图书馆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充分展现了其在建筑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卓越品质。
在独墅湖校区,健康共享的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校园规划之中。校园内设置了多个开放式的学习和交流空间,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同时,校园内还配备了完善的体育设施和休闲区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健康、活力的校园环境。
苏州大学的校园建筑,从百年前的林堂到现代化的炳麟图书馆,展现了中国高等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这些新旧交融的建筑,不仅是校园的物质载体,更凝结了苏大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漫步在这座百年学府中,你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体会到时代的脉搏,这正是苏州大学独特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