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焦虑症:你也有吗?
春节焦虑症:你也有吗?
“我真的很焦虑!抗拒不想回,但有压力要回,所以很焦虑。”32岁的王女士终于抢到了从上海回程的票,但想到即将到来的春节,她却感到无比困扰。像王女士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对春节充满了矛盾的情感:既期待与家人的团聚,又害怕面对各种压力。这种现象被称为“春节焦虑症”,它正在悄然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
什么是春节焦虑症?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指出,“春节焦虑症”是一种新型的心理疾患,常常表现为假期越临近,焦躁烦恼越明显,甚至对过年回家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在某些医院的心理科门诊,近期与春节焦虑症相关的心理咨询量明显增加,以中青年居多。
春节焦虑症的成因
春节焦虑症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家庭期望:难以承受之重
“有些人觉得春节是合家团聚的温馨时刻,但实际回家后可能要面对亲戚间的攀比、父母的催婚催生、长辈的生活询问等压力。”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侯正华副主任医师一语道破了年轻人的焦虑源头。无论是未婚青年面对的催婚压力,还是已婚人士面临的生育催促,亦或是职场人士遭遇的工作发展质疑,这些都让春节团聚变成了无形的“考场”。
社交压力:难以言说的尴尬
春节期间,各种聚会应酬接踵而至,对于社交恐惧症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场“噩梦”。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写道:“作为一个喜欢独处的人,我对一切不得不聚在一起的场景都有逆反心理,不认识的亲戚介绍了多少次还是记不住,每次过年回家就像一个哑巴,除了尴尬就剩尴尬。”
经济压力:现实的困境
“上班做牛马,回家做散钱童子!”这句戏谑之词道出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声。回家过年意味着一笔不小的开支:年货、红包、礼物……这些看似平常的开销,却可能让本就不宽裕的年轻人捉襟见肘。
春节焦虑症的表现
春节焦虑症的表现多种多样,从情绪上的焦躁不安到身体上的失眠,从注意力不集中到生活缺乏动力,甚至出现难以入睡的情况。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快过年了,真的好焦虑,焦虑到手脚一直冰凉冒冷汗,虽然我不回老家,但是好怕父母回去之后和别人讨论我,只要一想到会被老家的人议论,就焦虑的不得了。”
如何应对春节焦虑症?
面对春节焦虑症,我们并非无计可施。专家和过来人提供了多个实用的应对方案。
调整认知:重新定义春节
“春节回家的核心目的是与家人团聚,而非满足外界的期待。”侯正华副主任医师建议,不要过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尽量以平常心对待亲戚的询问和聚会。
合理规划:做好预算和时间安排
提前制定过年预算,明确各项支出的上限,如红包金额、年货采购费用等,避免过度消费。同时,合理安排时间,避免任务堆积导致压力过大。
有效沟通:坦诚表达感受
对于可能引发矛盾的问题,如家庭事务安排、育儿观念等,提前与家人心平气和地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面对催婚、催生等问题,可以用幽默或委婉的方式回应,如“我也想早点解决呀,不过缘分还没到呢”。
适度放松:保持身心健康
过年期间保持一定的运动习惯,如每天散步半小时、做简单的室内瑜伽等,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情绪。同时,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如看电影、听音乐、绘画等,在过年的忙碌中给自己留出一些独处的时间。
春节焦虑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它折射出当代社会中年轻人面临的多重压力。面对春节焦虑症,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春节回归其本质——一个充满温情与爱的团圆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