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重建美学与生活的桥梁
《设计美学》:重建美学与生活的桥梁
《设计美学》是加拿大作者简·福希的一部力作,作为当代学术棱镜译丛之一,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已有357人在豆瓣表示想读此书,成为设计美学领域的热门推荐。
在书中,福希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设计美学的合理性需要建立在它与美学知识体系的历史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之上。为了论证这一观点,她从多个维度展开了深入探讨。
首先,福希对康德美学进行了重新分析。康德认为,美是一种纯粹的、无目的的愉悦,而设计则常常带有实用目的。福希试图从中延伸出设计美的基本概念,探讨设计如何在保持功能性的同时,实现审美价值。
其次,福希对日常生活美学进行了批判性研究。她指出,日常生活美学往往过于关注表面的美感,而忽视了设计的深层价值。相比之下,设计美学更注重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能够更好地重建美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深刻关联。
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地阐述了设计美学的核心理念。
在《设计本体论》部分,福希探讨了设计的本质和定义。她指出,设计不仅仅是创造美观的形式,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审美之思》部分则聚焦于美与鉴赏判断的关系。福希认为,设计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其功能属性。一个优秀的设计,应该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设计与依存美》章节中,福希进一步阐述了设计中的功能性美学。她提出“依存美”的概念,即设计的美感依存于其功能的实现。这种观点打破了传统美学中形式与功能的对立,为设计美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最后一部分《日常生活美学与设计》则探讨了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福希指出,设计美学比日常生活美学更合理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将美学思考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这本书得到了多位学者的高度评价。辛西娅·弗里兰在《圣母诺特丹哲学评论》中写道:“福希的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论点,那就是,设计的重要性应当得到承认,只有意识到这一点,哲学美学才有可能得到拓展。”
斋藤百合子在《美学与艺术批评》中也称赞道:“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熟悉又如此‘寻常’,故而不为人所见。福希通过发展设计美学理论,成功地对设计这种被人忽视的现状进行了纠正。她通过对美学历史理论与当代思想的谨慎分析,让设计美学得以进入哲学美学已构造起的内在框架中。该研究不仅是及时的,而且令人欣喜,因为它为当下已出现的日常生活美学著述增添了新的内容。”
理论终究要落实到实践中。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2024届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设计美学在实际应用中的精彩呈现。
在《特色展示空间探索——生态文化展示空间设计》中,学生刘双婵以衡山自然教育生态展示馆为例,展示了如何将生态理念融入空间设计。通过合理的空间流线布局和环保材料的运用,参观者能够在互动体验中,更深入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
在《“书里书外”城市书房室内设计方案》中,刘蔚彬以“树洞”为主题,设计了一个兼具阅读、交流、饮茶和自习功能的城市书房。通过挑高空间和地台的组合设置,既保证了空间的开阔感,又提供了私密的休息区域,充分体现了设计美学中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在《椿堂集茶饮空间设计》中,陈志毅将宋代茶文化的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出一个具有历史韵味和现代氛围的茶饮空间。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自然光线和绿色植物的运用,营造出舒适、健康的空间环境。
在《基于室内外空间一体化的书吧设计方案》中,向子佩通过使用大面积的玻璃窗,将自然景观和自然光引入室内,实现了室内外的流畅连接。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空间的开放性和自然感,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凤羽村文化活动中心》设计中,李海玲以共享设计理念和交互设计理念为核心,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文化传承、休闲娱乐教育提升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活动中心。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当地村民的实际需求,通过解构的手法,将空间功能与观众动线巧妙结合。
在《湖南苏仙区农科基地展示中心设计》中,刘文源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地势的几何剪影,通过几何图形的交叉、堆叠、拉伸等手法,搭建出独特的空间感。设计中注重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降低能源消耗,体现了设计美学中对环境责任的担当。
在《留守的力量——乡村振兴背景下图书馆设计探索》中,唐先俊以家乡老旧建筑为载体,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对空间、材料、结构、色彩进行深化设计。通过红砖、微泥地面、做旧水泥等材料的选择,为当地居民打造了一个温暖舒适、休闲、学习、阅读、怀旧的公共场所。
在《“加州海滩”美式咖啡吧空间设计》中,孟竣航将美式风格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一个既具有异域风情,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咖啡空间。设计中注重细节处理,通过色彩搭配和材质选择,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这些优秀的设计作品,正是《设计美学》中理论观点的具体实践。它们不仅体现了设计美学的核心理念,也展示了设计在改善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美学》一书通过深入的理论探讨和严谨的学术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设计的价值。它不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本指导设计实践的指南。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设计如何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设计美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重新思考设计的本质,认识到设计不仅仅是创造美观的形式,更是一种改善人类生活的强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