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铁: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徐州地铁: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2025年1月12日,随着中铁十七局承建的徐州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矿大南湖校区站至泰山路站区间右线顺利贯通,这条全长26.2公里、设站19座的重要线路迎来关键进展。作为江苏省重点民生工程,徐州地铁4号线不仅是城市交通的“中枢神经”,更将为淮海经济区的协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从无到有:徐州地铁的快速发展
徐州地铁的建设历程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蝶变。2019年9月28日,徐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徐州成为江苏省内第五个开通地铁的城市。随后,2号线和3号线相继投入运营,截至2021年,徐州地铁已建成3条线路,运营里程达64.347公里,日均客流量达到25.76万人次。
徐州地铁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条件,更在区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徐州通过地铁网络的建设,正在不断增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区域引擎:地铁带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
淮海经济区是全国较早成立的跨省联合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一,由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的城市自发组建。2018年11月,国务院批复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将淮海经济区列为重点规划的三区板块之一,首次在国家层面正式明确淮海经济区十个市的区划范围。
徐州地铁的建设,为淮海经济区的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以徐州地铁4号线为例,该线路贯穿城市南北,串联多个重要区域,将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促进淮海经济区交通互联互通。
徐州地铁的建设还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23年徐州地铁年客流量达9402.1万人次,最高日客流量达46.63万人次。地铁网络的完善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更为区域内的物流、商流、人流提供了便捷通道,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未来可期:持续发力区域协同发展
目前,徐州地铁仍在持续扩展。根据规划,近期将建设169.2公里的地铁线路,远期规划更是达到323.1公里。在建的4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6.2公里,设站19座,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徐州地铁的持续发展,将为淮海经济区的协同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撑。随着地铁网络的不断完善,徐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为淮海经济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徐州地铁,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新引擎。随着更多线路的建设和开通,徐州地铁将继续在区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淮海经济区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