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布最新指南:中国脑梗发病率全球第一,这些预防要点需谨记
国家卫健委发布最新指南:中国脑梗发病率全球第一,这些预防要点需谨记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为医疗卫生人员提供了科学规范的脑血管病防治指导。这一权威指南的发布,再次引发了公众对脑梗预防的关注。据统计,2022年全球新增脑梗死患者1370万人,其中中国占551万人,发病率是美国的两倍以上,已成为全球脑梗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脑梗发病现状:年轻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脑梗已悄然年轻化。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久坐、暴饮暴食等,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健康的“隐形杀手”。长时间的熬夜会损害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增加脑梗风险。而熬夜往往伴随着暴饮暴食,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会进一步加重血管负担。此外,现代人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也显著增加了血栓风险。
脑梗危险因素:饮食习惯是关键
饮食习惯是导致脑梗的重要因素。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压风险,而高血压正是脑梗最危险的因素之一。高脂饮食会导致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甜食和含糖饮料则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此外,叶酸缺乏也会导致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损伤血管壁,增加脑梗风险。
预防措施:从生活方式入手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减少调味品的使用,控制食物中的隐形盐分。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鱼类和坚果,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同时,增加富含叶酸的食物摄入,如绿叶蔬菜、坚果、豆类等。
规律运动: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行或爬楼梯。运动能够增强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血管压力。
定期体检:脑梗的危险因素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可以及早发现潜在风险。
管理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医生指导下,与家属或照护者共同制定健康管理计划。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和激动。戒烟戒酒,避免接触二手烟。
脑梗的预防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做起。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身体活动、定期体检和管理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降低脑梗的发生风险。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远离脑梗的威胁。